在养猪业中,疫苗接种计划对于预防疾病和保障猪只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并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养猪场的通用免疫程序。制定免疫程序时,养猪场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免疫计划既符合实际需要又能够有效抵御疾病威胁。以下几点是制定免疫程序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因素。
### 1. 母源抗体的干扰
母源抗体对于新生仔猪的被动免疫至关重要,但同时也会影响疫苗接种的效果。免疫程序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确定母源抗体不会影响疫苗效果的首免日龄。通常建议在母源抗体效价为1:8~64时进行疫苗接种。如果母源抗体水平过高时接种疫苗,可能会中和掉部分疫苗抗原,从而影响仔猪的主动免疫建立。例如,对于猪瘟疫苗接种,一般建议在仔猪20~25日龄进行首免,而对于有猪瘟病毒威胁的猪场,则可能需要在仔猪出生后立即进行乳前免疫。
### 2. 猪场的发病史
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考虑猪场所在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以及该猪场已发生过的疾病类型、发病日龄、频率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确定需要接种哪些疫苗以及最佳的接种时间。对于新流行疾病,只有在确认猪场面临严重威胁时才应考虑接种相关疫苗。
### 3. 免疫途径的选择
不同类型的疫苗适合不同的接种途径,如注射、饮水或滴鼻等。应根据疫苗特性、疫病特点以及免疫程序选择最合适的接种方式。例如,灭活疫苗通常通过肌肉注射,而某些猪气喘病疫苗可能采用胸腔接种。选择合理的免疫途径可以促进机体快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提高免疫效果。
### 4. 免疫间的相互干扰
同时接种两种或多种疫苗可能会导致抗原间的相互竞争,从而影响免疫效果。因此,最好单独接种疫苗,并在接种不同疫苗之间留出足够的时间间隔。例如,猪瘟疫苗与蓝耳病疫苗接种之间应间隔至少一周。此外,如果猪场在接种疫苗后短期内感染了相应病毒,由于抗原竞争的原因,免疫效果可能会减弱。
### 5. 加强免疫的时间间隔
加强免疫的间隔时间不宜过短,以避免引起免疫耐受,导致免疫效果降低。同类疫苗重复接种的最短时间间隔一般不应少于14天,且加强免疫的剂量不应低于初次免疫。
### 6. 季节性预防措施
一些疾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夏季预防乙型脑炎,秋冬季预防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因此,养猪场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这些季节性因素,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