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场管理中,清洁与消毒是保障动物健康、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环节。人们常说“七分清洗,三分消毒”,这充分说明了清洁工作的重要性。首先,需要从生产区域或设备上清除所有污染物和有机物,如土壤、粪便、饲料和垫料等,并进行妥善处理,以防有机物减弱后续消毒剂的效果。接下来用水润湿相关区域或物品,以控制灰尘和病原体的扩散。然后彻底清洁所有区域、设备和物品,包括地面、灯具、风扇叶片和百叶窗等。完成清洁工作后,便可以进行消毒了。下面将详细介绍养殖场中不同场所的消毒方法。
### 车辆及运输工具消毒
车辆及运输工具消毒前,需要彻底清理,按照由内向外、由上到下的顺序清理车辆内外表面,去除肉眼可见的大块粪便、饲料、垫料和毛发等污染物。然后使用低压水枪对车体内外表面进行初步冲洗,经有效浸泡后使用高压水枪清理。喷洒泡沫清洁剂,浸润至少15分钟后,再用高压水枪全面冲洗,直至无肉眼可见的泡沫。车辆晾干后,进行消毒。
- **过氧乙酸**:使用浓度为0.2%~0.3%的过氧乙酸溶液喷洒在车辆内外表面。对于车辆内部空间,可以使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加热蒸发,或者使用2%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保持30分钟~60分钟,然后打开门窗通风。
- **含氯消毒剂**:使用浓度为2%~5%的含氯消毒剂,使用常温水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不宜用热水稀释。使用低压水枪或喷雾水枪喷洒稀释后的消毒液,以肉眼可见液滴流下为标准,静置15分钟~30分钟后全面冲洗。
- **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泡腾片是一种便捷的消毒剂,将泡腾片溶解在水中,通常500毫升水中放入1片(有效氯含量480毫克/片~580毫克/片),用于擦拭或喷洒消毒车辆。使用时应戴橡胶手套,避免液体接触皮肤,使用后应确保环境通风。
### 门口和消毒池
- **氢氧化钠**:将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置于消毒池(车轮)中,氢氧化钠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禁止对人员消毒。使用时注意经常补充及更换。
- **含氯消毒剂**:使用浓度为2%~5%的含氯消毒剂,可用于门口和消毒池消毒。
### 空置猪舍消毒
- **氢氧化钠**:通常先将2%的氢氧化钠溶液均匀喷洒于猪舍内,以软化积累的硬块。待24小时后,使用高压水枪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洗,并确保其完全晾干。
- **含氯消毒剂**:随后使用稀释比例为1:50的次氯酸钠或二氯异氰尿酸钠对猪舍进行拖擦或喷洒消毒,保持作用时间为30分钟。消毒完成后,必须确保充分通风。
- **二氧化氯**:将泡腾片溶解于水中,通常为每500毫升水添加1片(保证浓度为200~400克/吨),此溶液可用于擦拭或喷洒,以消毒猪舍。
### 带猪消毒
带猪消毒的时间应选择在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消毒时可选择3~5种消毒药交替使用。
- **戊二醛**:带猪消毒之前先将猪舍清扫干净,将浓度为2%的戊二醛喷洒于猪舍,边喷雾边匀速走动,让消毒剂作用一段时间,使其自然晾干。
- **聚维酮碘**:使用浓度为10%,均匀喷洒猪舍。
- **过氧乙酸**:使用浓度为0.3%~0.5%,需要注意的是稀释后不能长时间储存,要现用现配。
### 设备及器具消毒
- **二氧化氯**:将泡腾片溶解于水中,通常为每500毫升水添加1片(保证浓度为200~400克/吨),此溶液可有效消毒各类设备和器具。
- **含氯消毒剂**:使用浓度为2%~5%,对非洲猪瘟病毒有着较强的杀灭效果。但是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
### 饮用水和水线消毒
- **二氧化氯泡腾片、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泡腾片**:饮用水消毒时,一般每50千克水加入一片(有效浓度为1~2克/吨),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清洁水线时,使用50~80ppm的二氧化氯浸泡水线,作用2~4小时。
### 人员用手和皮肤消毒
- **碘伏**: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使用时可用棉球或者纱布蘸取碘伏,消毒部位擦拭2~3遍,作用1~3分钟。
- **次氯酸钠消毒液**:当其用于手部消毒时,推荐的使用浓度为50~100ppm。这是一种较为安全且有效的浓度范围,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同时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 衣物消毒
- **二氧化氯**:将二氧化氯泡腾片溶解于水中,通常为每500毫升水添加1片,用于衣物的消毒。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