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业逐渐从普通化向规模化转变。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控制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至关重要。消毒工作不仅有助于杀灭潜在病原微生物,还能有效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为此,猪场通常在场外设立专门的检测实验室,用于检测进出物资、人员携带的病原。检测样本的采集通常使用生理盐水浸泡过的医用纱布擦拭头发、脸部、手部、衣物等表面。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进行初步消毒,包括使用适合的消毒剂对鞋底、人体表面和衣物等进行处理。
  ### 场外隔离点消毒工作
  外来人员在采样检测后需进行初步消毒,随后到隔离点再次消毒隔离,隔离期大约为3天。在此期间,人员需洗手消毒、淋浴,并更换衣物和鞋子,衣物和鞋子需在消毒液中浸泡;携带的电子产品需用消毒液擦拭,其他物品则在65℃的烘干房内消毒。外来车辆(如饲料车和售猪车)的洗消过程更为复杂,包括采样检测、消毒及场外洗消点的清洁流程。
  ### 进入场内隔离和消毒
  场外隔离结束后,外来人员由专人送入猪场内的隔离点,携带的行李需再次消毒。外来人员需淋浴并更换衣物,之前的衣服和鞋子需用消毒剂水浸泡,并换上高压消毒后的衣物和鞋子,然后通过超声喷雾消毒过道,直到系统提示消毒结束才能进入场内隔离间,隔离2天后才能进入猪场生活区。
  ### 生活区-生产区-猪舍的消毒
  从生活区到生产区再到猪舍,消毒流程极为严格。场内人员需经过沐浴、更换衣服和胶鞋,通过消毒池后才能进入生产区的道路(灰区)。在灰区所穿的胶鞋(1号)和进入猪舍专用的胶鞋(2号)颜色不同,以便区分并提高生物安全意识。进入猪舍前还需对手部进行消毒。
  ### 生产物资的消毒
  - **食物**:作为潜在病原携带物,食物可能通过人员传播给猪群。因此,猪场内的食用肉尽量使用本场生产的猪肉,其他肉类需消毒后才能进入厨房。
  - **药品和医疗器械消毒**:药品需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入猪场。医疗器械使用频繁,需严格消毒,如手术刀、注射器等需经过清洗、酒精浸泡和煮沸等步骤消毒。
  - **饲料**:饲料进入场内前需进行病原检测,结果为阴性后还需经过65摄氏度烘干消毒60分钟。
  ### 生产过程中的消毒
  - **场区内的消毒**:做好环境卫生和定期消毒工作,确保生产垃圾得到及时无害化处理。
  - **猪舍内的消毒**:猪舍消毒需先清理粪便等物质,再进行喷雾消毒。
  -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病死猪需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所在圈舍需进行全面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
  ### 总结
  确保猪场生物安全,关键在于提高生产人员的意识和配合度。猪场应定期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并确保消毒剂和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