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生猪平均价格攀升至19.43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1.4%,较去年同期上涨18.9%。部分地区的生猪价格甚至突破20元/公斤。据农业农村部数据,自年初至8月首周,生猪均价已上涨近33%,而7月猪价上涨超过6%。受猪价上涨和养殖成本下降的影响,生猪养殖行业已恢复至正常盈利水平,上市猪企的经营指标也得到了持续改善。对此,多位分析师认为,生猪养殖成本仍有下降空间,若猪价能维持高位,养殖利润有望超预期。
展望未来,分析师预测8月猪价可能达到季节性高点,甚至成为全年最高点。随着天气转凉,猪肉消费需求逐渐回暖,但9月后前期压栏猪源可能集中出栏,猪价面临下降风险。尽管如此,预计下半年猪价整体将优于上半年。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自5月第三周开始,猪价呈震荡上行趋势,7月进入连续上涨通道。8月第一周全国生猪均价达到19.43元/公斤,创下年内新高,较年初上涨32.8%,较去年同期上涨18.9%。其中,华南地区的价格最高,达到20.46元/公斤。尽管当前是猪肉消费淡季,但猪价依然保持了持续上涨态势。
分析师认为,生猪供应偏紧是推动本轮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前期基础产能的调整导致生猪出栏量减少;另一方面,饲料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刺激养殖端进行压栏增重,进一步推高了猪价。此外,严格的检疫票检查政策使得跨省生猪调运面临困难,加剧了猪价上涨。
受益于市场调节和产能调控的双重作用,生猪养殖行业已恢复至正常盈利水平。7月,自繁自养和仔猪育肥的理论盈利均值分别环比上涨15.74%和2.08%。多家上市猪企的经营指标也得到了改善,例如牧原股份7月商品猪价格和销量双双增长,而温氏股份的肉猪销售均价和销售收入同比显著提升。
对于8月及之后的生猪市场,分析师普遍持乐观态度。预计8月猪价有望继续冲高,但8月中下旬可能会出现一定回调。下半年,随着气温下降、学校开学、中秋和国庆等节假日临近,猪肉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猪价整体表现预计将好于上半年。然而,8月之后,集团猪场的出栏量将逐步增加,叠加二次育肥出栏,市场供应将有所增加。因此,尽管消费需求回暖,下半年猪价的走势仍需密切关注养殖端的出栏节奏。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