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上市猪企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相继公布了7月的生猪销售简报,其中牧原股份的生猪销售收入达到了134.05亿元,这意味着其单日收入超过了4亿元。这一数据反映了当前生猪价格已达到了年内最高点,养殖端自繁自养一头生猪的利润超过了800元。据统计,从年初至今,自繁一头生猪的平均盈利为222.16元,而育肥一头仔猪的平均盈利则达到了402.07元。这些数据显示了生猪养殖行业的显著好转。
  华联期货生猪研究员蒋琴指出,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的价格走低,降低了养殖成本,进一步提高了养殖端的盈利水平。目前,自繁自养的周均盈利约为782.07元/头,而外购仔猪养殖的周均盈利则为683.46元/头。市场情绪的积极支撑使得猪价接连创下新高,料肉比也创下了阶段性的新高,外购仔猪养殖和自繁自养的盈利都有了明显的增长。
  从成本和利润的角度来看,仔猪价格趋于稳定或略有下滑。结合外购仔猪的成本计算,预计11月肥猪出栏成本将接近17元/公斤,之后还将持续下降。目前,自繁自养的利润相对较好,行业成本已降至14元/公斤左右,养殖端保持盈利状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养牛大户鹏都农牧近期面临着退市的困境。8月9日,鹏都农牧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了深交所关于终止其股票上市的决定。由于触及了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鹏都农牧的股票将进入退市整理期,并最终摘牌。值得注意的是,鹏都农牧前身是湖南的大康牧业,原本是一家上市猪企,后来通过非公开发行引入了战略投资者上海鹏欣集团,并逐渐将业务扩展至肉牛、肉羊养殖以及粮食贸易等多个领域。然而,从今年年初至今,鹏都农牧至少被深交所等相关机构问询了三次,其中包括对其持续亏损原因的询问以及财报信息披露错误等问题的解释要求。
  根据鹏都农牧2023年的年报,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了5604.55%,营业收入为174.4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35亿元,这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大额亏损。鹏都农牧的前身大康牧业曾于2010年11月上市,并在招股书中提到其独创了“公司+基地+养殖大户+农户”的经营模式,致力于成为中国一流的优质猪肉供应商。然而,上市仅一年后,大康牧业就出现了亏损,将原因归咎于猪肉价格的低迷。尽管后来进行了业务多元化尝试,包括与农户合作进行养猪以及在缅甸布局跨境肉牛产业等,但最终未能摆脱困境。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