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标猪价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一般下半年的平均价格高于上半年,而二季度则是全年最低点。2024年上半年,全国肥标猪价差逐渐收窄,至二季度再次达到年内低点。
进入三季度,猪价差出现反转,7月显示出扩大迹象。下半年,中大猪的需求增长可能推动肥标猪价差进一步扩大。养殖端的压栏和出栏心态,以及中大猪的存栏量将决定价差的峰值。
养殖利润与大猪存栏量在长期内呈正相关关系。当盈利水平超过成本并上升时,养殖者倾向于增加猪的体重;反之,亏损时则会加速出栏。2024年一季度,养殖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二季度盈利显著增加,自繁自养平均盈利达到了281.28元/头,同比增长292.92%,环比增长600.56%。
2024年上半年,大猪存栏量占比持续下降,尤其在一季度降幅显著,到6月底降至1.45%,累计下降0.55个百分点。尽管交易均重有所增加,但大猪存栏量却在反向减少,保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预计三季度因大猪存栏量低位,大猪出栏供应将偏紧,利好肥标猪价差扩大。
随着气温下降,大猪需求开始增加,特别是在下半年,全国平均气温低于上半年,四季度达到最低。三季度后期和四季度,随着开学季、高温结束以及腌腊季的开启,需求量显著增加,这将支撑肥标猪价差维持在高位。
然而,腌腊季可能出现大猪的阶段性集中出栏,可能使大猪行情短暂走低,价差有所收窄。同时,北方市场大猪主要依赖外调,运费上涨和外调大车供应减少可能限制大猪价格上涨,从而压缩肥标猪价差。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