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兽用荆防败毒散与清瘟解毒口服液的临床应用解析

本文详细介绍兽用荆防败毒散与清瘟解毒口服液两种中兽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配伍方案。荆防败毒散适用于畜禽外感风寒夹湿引起的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具有辛温解表、祛湿退热功效;清瘟解毒口服液则用于热毒壅盛型疾病,如高热、肺热咳嗽、蓝耳病等。文章阐述两者在猪、鸡等动物中的辨证施治原则,推荐联合用药方案,提升抗病毒、抗菌和退热效果,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在现代养殖疾病防控中的实用价值。

全球肉类价格创新高 牛肉领涨拉动整体指数

2023年9月,FAO肉类价格指数升至127.8点,创历史新高,受供需紧张影响,牛肉和羊肉价格显著上涨,猪肉市场保持稳定,禽肉价格坚挺。本文分析全球主要肉类市场的价格走势及驱动因素。

美国大豆困局:仓储爆满、市场流失与全球供应链重构

2025年,由于中美贸易政策冲突加剧,中国大幅削减美国大豆进口,导致美国中西部粮仓爆满、出口暴跌。高关税使美国大豆失去价格竞争力,中国转向巴西等南美供应国,美国虽推出补贴与新市场开拓计划,但难以弥补中国市场缺口。这场危机不仅冲击美国农业经济,也加速全球大豆供应链重构,凸显单一出口依赖的风险。

巴西2025/26年度谷物产量再创新高 出口前景持续向好

根据最新农业预测,巴西2025/26年度谷物产量预计达3.547亿吨,其中玉米和大豆产量均保持高位增长。得益于种植面积扩大与单产提升,巴西玉米产量将达1.386亿吨,大豆产量接近历史峰值1.7764亿吨。同时,大豆出口预计达1.1211亿吨,玉米出口将飙升至4650万吨,彰显巴西在全球粮食市场中的关键地位与持续增强的竞争力。

中美大豆贸易骤停背后的博弈与全球供应链的角力

2025年5月起,中国突然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引发中美贸易紧张升级。本文分析此次断购背后的战略博弈,涉及农产品贸易、高科技供应链、出口管制及两国谈判动向,揭示大豆背后的大国竞争与全球经济稳定风险。

丹麦再现猪布鲁氏菌病:疫情溯源、防控挑战与行业应对

丹麦时隔26年再现猪布鲁氏菌病疫情,3850头生猪受影响。本文深入分析疫情源头、传播途径及防控挑战,探讨欧洲棕兔作为潜在中间宿主的可能性,强调户外养殖风险、进口种源监管与生物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并解读对全球猪肉贸易和公共卫生的影响。

丹麦再现布鲁氏菌病疫情,全球养猪业面临双重威胁

丹麦时隔26年再现布鲁氏菌病疫情,一家户外养猪场3850头生猪全部列为疑似感染,引发全球关注。本文详解疫情源头、防控措施及对丹麦猪肉出口的影响,同时梳理全球非洲猪瘟最新动态,揭示现代畜牧业面临的生物安全挑战与应对策略。

中国大手笔采购阿根廷大豆 冲击美国农民出口前景

中国近期大举订购阿根廷和巴西等南美国家的大豆,受阿根廷临时取消大豆出口税政策推动,导致美国大豆出口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中国采购转向背后的原因、对全球大豆市场格局的影响,以及短期内美国农民面临的市场份额流失问题。

中欧猪肉贸易博弈:反倾销措施下的产业震荡与对话契机

中国对欧盟猪肉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征收15.6%至62.4%保证金,导致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欧盟猪肉产业面临严重冲击。本文分析西班牙、荷兰、丹麦等国的出口依赖现状,探讨能源、饲料成本与美国关税压力下的多重困境,并解读欧盟推迟对华加税投票、成立中欧贸易工作组的战略转向。文章指出,通过对话建立透明规则、调整出口结构,是实现中欧互利共赢的关键路径。

全球玉米市场承压回落 出口强劲难掩供应过剩担忧

截至2025年9月26日当周,国际玉米价格普遍走低,受美国丰收在即、南美新季播种顺利及全球供给宽松预期影响。CBOT玉米期货小幅下跌,美湾出口报价回落,巴西、阿根廷出口活跃加剧市场竞争。尽管美国出口需求强劲,但投机资金持续看空,叠加美元走强与能源成本上升,玉米市场整体承压。未来行情将取决于USDA供需报告、南美播种进展及天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