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价格行情

生猪 11.81

较昨日下降 -0.03

玉米 2211

持平

豆粕 3135

持平

下载猪博士,订阅当地每日最新价格行情 订阅

地区 价格 比昨日 地区 价格 比昨日
华东 上海 11.97 0.00 华南 广东 12.15 -0.01
山东 11.98 -0.04 广西 11.08 0.02
安徽 11.93 -0.04 海南 14.36 -0.02
浙江 12.19 -0.04 西南 重庆 11.45 -0.01
江苏 11.96 -0.12 四川 11.45 0.11
福建 12.28 0.00 云南 11.33 -0.13
华中 江西 11.63 -0.01 贵州 11.09 0.00
湖北 11.64 -0.08 东北 黑龙江 11.78 -0.11
河南 11.84 -0.03 吉林 11.76 -0.04
湖南 11.52 0.00 辽宁 11.79 -0.01
华北 北京 11.99 -0.01 西北 陕西 11.46 -0.06
天津 11.98 -0.01 甘肃 11.54 0.03
山西 11.72 -0.07 青海 11.81 -0.02
河北 11.94 -0.03 宁夏 11.78 -0.03

推荐     行情     动态     企业     技术     付费阅读    

农业农村部:持续调整优化生猪产能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通过提效节粮、开源节粮和优化结构节粮等措施,实现每公斤动物产品平均饲料消耗量减少7%以上,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产能达1000万吨以上,优质饲草产量新增4000万吨以上。方案还涉及推广养殖提效节粮技术、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发展优质饲草生产及优化养殖品种结构等内容。

发改委发布5月第2周全国猪粮比及猪价分析预测:供大于求,预计生猪价格环比微跌,养殖预期利润略减

文章分析了2025年5月第2周的猪粮比情况,包括全国生猪出场价格、玉米价格、饲料价格和猪料比价的变化趋势。数据显示,生猪出场价格连续3周下跌,而玉米价格则连续4周上涨。此外,文章还探讨了仔猪育肥模式的养殖利润及未来一周生猪价格的预测,预计生猪价格将微跌,养殖预期利润略减。数据来源为国家发改委和卓创资讯。

中国饲料用大豆的种植困境

本文深入分析了养猪行业中饲料成本的主要构成,特别是豆粕作为核心蛋白来源的重要性。探讨了全球大豆供应链的格局,包括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生产优势,以及中国在大豆种植方面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文章还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对减少豆粕需求的潜力,并展望了未来中国在提升本土大豆产能与技术创新方面的可能性。这对于关注饲料成本和行业发展的养猪从业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育支撑不足,加剧标猪价格下行压力!

5月国内生猪市场猪价以盘整偏弱为主,供应端适重猪源充足,需求端受气温升高和消费淡季影响表现疲软。文章分析了猪价下跌空间有限的原因及供需博弈对市场的影响,并关注月末及端午节前的市场变化趋势。

供强需弱,猪价下跌“无休止”!

5月国内生猪市场价格表现不佳,受供强需弱的基本面影响,猪价呈现波动下跌趋势。尽管月末因端午临近出现短暂支撑,但整体市场情绪偏弱。文章分析了供应增加、需求疲软以及养殖端和屠宰场的动态变化对猪价的影响,并对未来走势进行了展望。

05月20日生猪行情汇总(元/公斤)

本文提供的行情价格为预测数值,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信息。具体数据和分析可帮助了解市场动态,但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中美经贸会谈后,豆粕市场将走向何方?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取得重大进展,双方关税将降回34%,利好大豆贸易。受此影响,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走低,油厂豆粕成交量和提货量萎缩。随着进口大豆不断到港,豆粕供应增加,但需求稳中走弱,预计后市价格将继续偏弱运行。

跌破3000,豆粕有点慌!底在哪?

文章分析了豆粕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包括南美大豆特别是巴西大豆的大量低价出口、中美贸易缓和带来的市场信号以及美国农业部对未来巴西大豆产量的预测。同时探讨了豆粕价格跌破3000元后的支撑点及市场可能的变化因素,如关税政策调整和运输环节的影响。

猪价“跌跌不休”何时休?端午能否成“救命稻草”?

5月猪价以震荡下行为主,受消费淡季和饲料成本上涨影响,养殖端出栏情绪增强。中大猪价格持续走低,主流屠企压价意愿较高,市场呈现供强需弱局面。尽管端午节前及618电商活动可能带来一定支撑,但短期内猪价仍有下挫压力。文章分析了猪价下跌的原因及后市可能的支撑因素。

仔猪价格冲新高,生猪价“跌跌不休”!释放什么信号?

2025年5月,仔猪价格与生猪价格呈现背离走势,折射出行业深层次的供需矛盾。文章分析了仔猪价格上涨的原因、区域分化现象,以及生猪价格疲软背后的供应过剩和消费淡季影响。同时探讨了上市猪企的扩张趋势和散户面临的困境,并对后市猪价走势进行了展望,提醒养殖户警惕二次育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