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猪

后备母猪繁殖管理的是12个环节,超详细超实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后备母猪诱情管理的12个关键环节,包括初次诱情日龄、诱情公猪选择、接触方式、光照要求、发情鉴定方法及人员管理等内容,旨在帮助养猪场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和繁殖效率。

猪业大洗牌!2500 万头减产冲击动保饲料,帮中小散户养好猪成破局关键?

2024年9月16日或将载入中国养猪史——25家头部猪企被要求减产百万头能繁母猪,2026年出栏量同比减少超10%。这一政策不仅加速猪周期反转,更推动行业格局重塑。在大猪企收缩产能的背景下,动保与饲料企业迎来新机遇:帮助中小散户应对环保与防疫挑战,提升养殖效率,共享猪价回暖红利。本文深入分析减产政策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揭示中小养殖户复苏潜力及智能化养殖未来方向。

生猪调控“重拳”出击:降产能指令下,猪企命运与行业格局将如何改写?

本文深度解析中国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生猪产能行政调控:农业农村部联合发改委要求25家头部猪企减产100万头能繁母猪,并设定出栏目标与体重限制。文章探讨该政策对猪价、CPI、行业创新、中小养殖户及资本流入的深远影响,揭示‘反内卷’背后带来的市场扭曲与挤出效应,同时展望中国猪企出海发展的新机遇。

如何揪出让猪呼吸困难的寄生虫?

本文介绍能引起猪呼吸困难的主要寄生虫,包括蛔虫、肺线虫、囊尾蚴、弓形虫和附红细胞体,提供针对不同寄生虫的有效治疗药物,并详细阐述综合防制措施,如环境管理、虫卵清除、定期驱虫和生物安全防控,帮助养殖户科学防控猪寄生虫病,保障猪群健康。

手把手教你!治疗猪气喘病的几种有效实用招!

猪气喘病,又称猪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猪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和肺部‘虾肉’样病变。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病的病理特征、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包括自繁自养、环境管理、疫苗接种(胸腔注射)和药物净化等,帮助养殖户科学防控,降低经济损失。

猪场仔猪黄白痢成“老大难”?用药和管理细节大揭秘!

本文详细讲解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和白痢的病因、症状、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两种疾病虽表现不同——黄痢多发于3日龄内仔猪,排黄色水样粪;白痢常见于10-30日龄,排乳白色稀便,但病原相同,防治方法相似。重点包括母猪产前免疫、仔猪早喂初乳、微生态调节、抗生素干预及环境管理等,帮助养猪户科学防控,降低死亡率,提升养殖效益。

母猪配种学问大:何时最佳?咋确认排卵?配种方法咋选?

本文详细介绍母猪配种的最佳时间如何确定,包括通过观察发情表现、静立反射和阴道粘液变化来判断排卵时机。结合母猪品种与年龄差异,提供‘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等实用配种策略,并解析单次配种、重复配种、双重配种等多种配种方法,帮助养殖户提高母猪受胎率和窝产仔数。

母猪流产损失大,猪场该如何处理?

母猪流产是猪场常见且损失严重的生产问题。本文详细分析引起母猪流产的三大原因:疾病(如蓝耳、伪狂犬、猪瘟等)、应激反应和管理不当,并提供科学的处理方案,包括及时清宫、抗菌消炎、合理用药及流产后配种时机的选择,帮助猪场有效降低损失,促进母猪生殖机能恢复。

母猪科学喂料指南:按阶段定方案,精准把控饲喂量

本文详细解析母猪各生理阶段(空怀期、妊娠期、哺乳期)的科学喂料管理策略,强调‘按阶段定营养、依体况调喂量’的核心原则。涵盖不同阶段的喂料量、饲料选择、关键注意事项及动态调整方法,帮助提升母猪配种率、产仔数、泌乳能力和使用年限,实现高效健康养殖。

多措并举降低中大猪死淘率,提升养殖经济效益

本文系统分析中大猪(30kg至出栏阶段)死淘率高的主要原因,涵盖疾病感染、管理疏漏、环境应激与营养失衡四大核心因素,并提出‘预防为主、综合管控’的解决方案。内容包括科学免疫程序制定、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精细化饲养管理、精准营养供给及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助力养殖场降低死淘率、提升生产效益。适用于规模化猪场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参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