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

生猪市场旺季不旺 周期磨底或将持续

国庆中秋双节未能提振猪市,生猪价格跌至近年低点,自繁自养与育肥模式全面亏损。受供应过剩、去产能进展缓慢及消费需求疲软影响,行业整体陷入“量增价跌”困境。分析指出,2026年前供应充足格局难改,猪价磨底或将持续。

“猪茅”上调2025年仔猪出栏量预测!生猪期价大跌 后市能否反弹?

国庆期间生猪市场“旺季不旺”,价格持续走低,期货主力合约跌至阶段性新低。受产能过剩、消费疲软及养殖端去产能力度不足影响,行业进入供强需弱的调整期。尽管政策频出调控产能,但能繁母猪存栏仍高于合理水平,后市猪价反弹空间有限,底部尚未确认,需关注出栏节奏与二次育肥动向。

7年来最低猪价背后:三记耳光打醒整个养猪业!最后一点太扎心!

生猪价格跌破6元,全面进入‘5元时代’,养猪行业陷入大面积亏损。本文深度剖析本轮猪价暴跌背后的三大根源:资本驱动下的产能过剩、失灵的猪周期预测模型,以及恶性内卷式的降成本竞争,揭示当前中国养猪行业的系统性困境与未来挑战。

北方持续稳,二育有进场!10月13日全国最新生猪报价

今日养猪业行情稳中伴跌,北方猪价稳定有涨,南方持续走弱,广西跌至4.8元/斤。消费疲软叠加散户出栏增加,集团缩量支撑价格回稳。10月供应压力逐步上升,短期或震荡调整,建议养殖户理性分批出栏,避免盲目压栏与二次育肥。

养猪只要你记住三句话,保证你的猪秋冬不咳嗽,根本不需要用药!

想知道猪秋冬咳嗽不靠药物的解决方法?记住这三句话:保温、通风、用益生菌!即使猪已咳嗽,通过科学管理+伪狂犬免疫+替米考星、麻杏散和干扰素拌料7天,再配合益生菌延长使用,3天见效,15天搞定。来自一线兽医小东的实战经验,助力养猪人轻松应对秋冬季呼吸道问题。

陈瑶生|数据驱动下的生猪产业构建和价值

本文整理自中山大学陈瑶生教授关于数据驱动下生猪产业重构的演讲。文章探讨了在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冲击和政策调控背景下,中国生猪产业正经历从传统养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通过分析小农户与大型企业两个极端案例,指出产业价值分享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强调未来养猪不再是简单的活猪销售,而是向‘猪肉工厂’转变,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成本控制与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演讲深入剖析了大数据、5G、人工智能在育种、养殖、屠宰溯源等环节的应用前景,提出构建覆盖全产业的数据生态体系,实现从种猪到消费端的全链条数字化闭环,推

10月14日猪价|二育托底,北方多地止跌回稳!

今日全国生猪收购均价下跌至5.50元/斤,环比下降0.02元。海南最高价7.3元/斤,广西最低4.9元/斤。尽管多地猪价下行,但二育进场支撑市场,南北采购陆续开启,关注中大猪价格走势及区域出栏动态。

蓝耳净化为什么要从后备猪流开始?

本文详细解析蓝耳病净化为何需从后备猪流开始,介绍蓝耳净化三大基础措施:后备猪内循环、空气过滤与阻断接触传播;阐述人员携带蓝耳病毒的消杀方法,深入讲解支原体引发的四种主要猪病及其临床表现,特别是猪肺炎支原体的症状与剖检特征;同时提供育肥后期发白猪的护理方案,并科学指导饮水加药的最佳时间段与持续时长(4-6小时),确保治疗效果并避免药物浪费或中毒风险。

“金九银十”失灵:猪价为何在消费旺季超预期下跌?

10月中旬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下滑,标猪出栏均价跌至11.08元/公斤,创年内新低。受产能过剩、供应集中释放及节日消费不及预期影响,市场供强需弱,猪价呈现‘旺季不旺’格局。尽管低价或引发养殖户挺价情绪,短期仍难改磨底趋势。本文深入分析猪价下跌原因及后市走向。

科学消毒指南:如何规避误区,有效提升猪场生物安全水平

本文详细解析影响养猪场化学消毒效果的三大因素:药物方面(消毒剂选择与浓度)、微生物方面(种类、状态与数量)以及外界环境因素(有机物、温度、湿度、pH值等),帮助养殖户科学选择消毒剂,避免常见误区,提升消毒实效,保障猪场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