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

母猪流产和产死胎原因分析

该篇文章探讨了母猪流产和死胎的多种原因,包括机械性因素如拥挤造成的伤害、饲养密度控制不当、疏于管理导致的意外、妊娠诊断不准确、营养不足或饲料质量问题、疾病因素如繁殖障碍疾病、猪寄生虫感染以及慢性疾病的潜在影响。通过改善饲养环境、提高饲料质量和疾病防控,农户可以提升母猪的健康和产仔成活率,从而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冬季消除舍内臭气的两种方法

冬季猪舍管理中,需要解决通风与保温的矛盾,建议在11-12时清粪并开窗通风,以防止冷应激和有害气体积聚。采用负压通风能有效排出臭气,同时调整饲料结构,如减蛋白、添加氨基酸和粗饲料,可减少猪粪中的氨气和挥发性脂肪酸,降低猪舍臭气,有利于猪只健康。

年轻后备猪开始驯化/暴露应不迟于多少日龄?

文章详细介绍了理想情况下年轻后备猪开始驯化的时间和流程,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将后备母猪引入阳性母猪群。强调了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性,包括缓慢的感染过程、排毒周期以及如何通过在50日龄左右开始驯化,使后备母猪在第一次分娩前停止排毒,从而降低仔猪断奶时的患病率,并实现猪肺炎支原体的全面控制。

4-5日龄仔猪尾巴中段皮肤干裂红肿:病因解析与防控方案

本文详细分析了4-5日龄仔猪尾巴中段皮肤干裂、红肿的原因,包括环境应激、断尾操作不当、感染因素及母体营养不足等,并提供了从环境管理、治疗措施到营养调控的全面防控策略。帮助猪场精准防控,减少仔猪尾部病变的发生,提升生产效益。

后备母猪的饲养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配种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在配种前10-14天通过喂养3-4公斤哺乳料促进母猪发情和排卵,推荐的后备种猪最佳配种年龄为230-250日龄,理想的配种体重为135-145公斤。同时强调了选择在猪的第二或第三情期进行配种,以及提供适宜的18-20℃的温度环境和16小时的充足光照条件。

母猪下死胎多的主要原因(一)

本文介绍了多种可能导致母猪流产、死胎和产下异常胎儿的疾病,包括细小病毒、乙型脑炎、伪狂犬病、蓝耳病、脑心肌炎、衣原体感染、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弓形虫病等,以及相关疾病的临床症状和对猪只健康的影响。这些疾病对养猪业具有重要影响,需密切关注和防控。

养好猪,从蓝耳病的防控开始(一)

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该病对猪的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和循环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导致肺部病变、生殖器官萎缩及全身性症状如发热、食欲不振等。不同阶段的生猪感染后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如仔猪死亡率高、育肥猪皮肤发紫、母猪流产和早产、种公猪精液质量下降等,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猪场冬季通风办法

冬季给猪舍通风是确保猪群健康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根据天气变化调整通风时间、注意保温以及利用排风扇等设备的具体方法,帮助养殖户在保证空气质量的同时避免猪群受凉生病,确保猪群安全过冬。

母猪建议淘汰计划

本文详细探讨了猪场中后备母猪和头胎母猪的淘汰标准及管理策略,分析了犹豫不决淘汰母猪对饲料、人力和栏位资源的浪费,并提供了具体的淘汰参考要点,如超过240天未发情、注射血促无效、产仔数过低等。同时从运营角度说明了及时淘汰不合格母猪的经济效益,帮助猪场提升整体生产成绩。

建议每个养猪人都看看!改善猪场生物安全的四个建议

本文提供了关于如何成功改善猪群健康和生物安全的四个关键提示:制定切合实际的书面计划,确保员工培训理解并执行新流程,严格监督程序执行,以及建立有效文档以记录和审计日常操作。强调了生物安全不仅仅是表面规定,更是一种文化心态,需要全员参与和持续评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疾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