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急性死亡:常见病因、症状与防治策略

养殖户深夜发现一头体况良好的肥猪突然倒地死亡,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这是许多猪场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

猪只急性死亡是养猪生产中的一类严峻挑战,往往在未见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这类疾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早期识别和预防至关重要。

01 主要疾病类型与临床症状

在养猪实践中,急性死亡病例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主要受影响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类:

消化系统疾病

仔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前后的仔猪,特别是那些营养良好、体格健壮的猪只。

主要表现包括头部、眼睑水肿,神经症状如转圈、叫声嘶哑,四肢下部及两耳发紫。尸体剖检可见胃大弯、贲门部胃粘膜与肌层胶冻样水肿,肠系膜和皮下组织也可见水肿。

梭菌性肠炎(子猪红痢):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子猪,尤其是1-3日龄的初生子猪。

近年发现,C型魏氏梭菌可引起较大子猪甚至育肥猪、成年猪猝死。剖检可见空肠暗红色,肠腔内充满血样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

猪痢疾: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49-84日龄仔猪易感。

流行初期,猪只未显症状突然死亡。多数病猪表现为不同程度腹泻,先拉软便,渐变为黄色稀粪,内混粘液或血液。

肠道出血综合征:由应激引起,6-9月龄的公猪及肥猪易发。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死亡,尸体剖检可见小肠内有大量血液,出血通常从回肠扩展到整个小肠与大肠,但找不到明显的出血点。

呼吸系统疾病

传染性胸膜肺炎:最急性病例往往突然倒地死亡,从口鼻中流出淡红色泡沫样液体。

急性病例体温升高达42℃以上,呼吸急促,极为困难。剖检可见气管与支气管内充满淡红色泡沫样液体,肺脏紫红色到黑红色。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病猪体温升高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出现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

尸体剖检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肾脏土黄色,内脏器官可见出血斑点。

应激性与营养代谢性疾病

猝死性应激综合征:猪在受到强烈刺激后,如配种时过度兴奋、追赶时过于惊恐、运输时过度拥挤等,无任何临床病症而突然死亡。

这是由于“交感-肾上腺”系统受到剧烈刺激时活动过强,引起休克或循环虚脱。

仔猪白肌病:因硒和维生素E缺乏引起,多发生于20日龄左右的仔猪。患病仔猪身体健壮而突然发病,体温正常,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呼吸迫促。

剖检可见骨骼肌特别是臀部和股部肌肉颜色暗淡,有灰白色条纹,心脏外观呈桑葚状,肝脏肿大、硬脆。

中毒性疾病

霉菌毒素中毒:在饲喂霉菌污染的饲料后突然发病。急性病例后躯软弱,走路摇晃,可在运动中死亡。

剖检可见皮下胶冻样浸润,肌肉有小血点,肝脏肿大变黄,表面有出血点,胃肠道出血。

黄曲霉中毒:猪吃发霉饲料后5-15天出现症状。病猪表现精神萎顿,食欲降低或不吃食,后躯软弱,走路摇晃。粘膜黄染,体温正常,粪便干燥。

其他传染性疾病

最急性型猪瘟:病猪发病很急,突然死亡。尸体剖检可见脏器上有程度不同的出血斑点,淋巴结肿大。典型特征是回盲瓣有纽扣状轮层样溃疡。

急性型猪丹毒:呈败血症症状,流行初期,个别健壮猪未表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多数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达42℃以上,皮肤上出现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红斑,指压时退色。

02 综合防控措施

面对猪只急性死亡的挑战,预防远胜于治疗。以下是针对不同病因的综合防控策略:

饲养管理优化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工作,确保饲料新鲜,杜绝霉变饲料。定期检查饲料质量和储存条件,发现霉变及时清除干净。

为母猪补充青绿饲料,麦麸、健胃中药等,防止便秘引起的胀气。保证饲料营养均衡,适当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

减少应激因素,保证猪舍通风良好,防止湿热拥挤、忽冷忽热、噪音和骚扰。在转群、运输前,对应激敏感的猪可使用抗应激添加剂。

生物安全与消毒

做好日常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建立健全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人员管控、车辆消毒、虫鼠控制等。

发现发病猪,及时隔离并全群预防性投药,如使用大观-林可霉素和甲硝唑拌料进行群体预防。

免疫预防与药物干预

根据当地疫情和猪场病史,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重点防控猪瘟、猪丹毒、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

在缺硒地区,应补充含硒和维生素E的饲料。每年冬季对妊娠母猪以0.1%亚硒酸钠溶液进行皮下注射,每20天一次,共注射三次。

对细菌性疾病,在疾病高发期可进行预防性投药。如传染性胸膜肺炎可用泰妙菌素预防,猪痢疾可用痢菌净口服和注射预防。

育种与选种

注意选育繁殖工作,对胆小神经质、难于管理、容易惊恐、皮肤易起红斑、体温升高、外观丰满的猪,多为应激敏感型,最好不要选作种用。

必要时,应用现代化科技检测全血或血清CPK(肌酸磷酸激酶),以及氟烷筛选试验,从种猪群中将这类猪淘汰。

03 诊断方法与应急处理

当猪场发生急性死亡病例时,迅速准确的诊断和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现场诊断要点

尸体剖检:对急性死亡猪只应立即进行剖检,观察各器官病变特征。如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气管内有淡红色泡沫样液体;猪丹毒病例脾脏肿大呈樱桃红色;梭菌性肠炎病例空肠暗红色充满血样内容物。

流行病学分析:记录发病猪的日龄、发病季节、发病率与死亡率、疫苗接种情况等。例如仔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后1-2周龄的健壮仔猪;肠道出血综合征多发生于6-9月龄的公猪及肥猪。

实验室检测:必要时采集病料送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应急处理措施

一旦发现急性死亡病例,立即隔离病猪,对同群猪只进行密切观察。

及时全群投药预防,根据疑似疾病选择敏感药物,如防治增生性肠炎可用泰妙菌素。

对受威胁猪群进行对症治疗,如对胀气病猪使用甲硝唑和碳酸氢钠静脉滴注;对仔猪白肌病立即补硒和维生素E。

面对猪只急性死亡的严峻挑战,养殖户需保持高度警惕。通过加强日常饲养管理、落实生物安全措施、执行科学免疫程序,方能最大限度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风险。

当发生急性死亡病例时,快速准确的诊断和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是控制疫情发展的关键。记住,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是应对猪急性死亡最有效的策略。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