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是猪场生产链条的核心枢纽,直接决定仔猪成活率、断奶重及母猪后续繁殖性能,其管理水平对猪场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的影响可达30%以上。当前行业数据显示,优秀猪场产房仔猪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断奶仔猪平均体重达7.5kg,而管理粗放的猪场成活率常低于85%,断奶重不足6kg,单头母猪年效益差异超3000元。为系统性提升产房人员操作技能,特制定本套培训流程,涵盖理论认知、实操训练、考核评估三大模块,助力学员全面掌握产房管理核心技术。

一、培训前期准备:明确目标与搭建基础

培训前需完成目标设定、物料准备与学员摸底,确保培训内容精准匹配需求,实操训练有序开展。

(一)培训目标与对象定位

1. 核心目标:通过培训使学员达到“三懂四会”——懂产房管理核心指标(成活率、断奶重、母猪泌乳量)、懂仔猪生理特性、懂疫病防控原理;会接产操作、会仔猪护理、会母猪体况管理、会异常情况处置,最终实现学员独立完成产房全周期管理,将仔猪成活率提升至92%以上。

2. 培训对象:新入职产房饲养员、有1-2年经验需提升技能的在岗人员,及负责产房管理的技术员,建议分组培训,每组人数不超过8人,确保实操指导精准到位。

(二)物料与环境准备

1. 理论培训物料:准备产房管理SOP手册(含接产流程、仔猪护理标准等)、PPT课件(含仔猪生理特点图、疫病症状图)、考核试卷(理论+实操评分表);配备投影仪、白板、马克笔,便于理论讲解与互动。

2. 实操培训物料:

◦ 工具类:接产手套(一次性乳胶+耐磨帆布各10副)、助产钳(3-5把,提前消毒)、仔猪保温灯(5-8盏)、断脐剪刀(5把,含消毒酒精)、耳标钳与耳标(各20套)、注射器(10ml/20ml各10支)、保温箱(3-5个,内置垫料)。

◦ 药品类:碘伏(10瓶)、止血粉(5盒)、催产素(10支)、仔猪补铁剂(右旋糖酐铁,5瓶)、母猪消炎药品(头孢类,3-5盒)、葡萄糖水(50%浓度,10瓶)。

3. 环境准备:选取1-2间空置产房作为实操场地,提前清洁消毒(用2%氢氧化钠溶液喷洒地面与栏位,通风24小时后备用);模拟待产母猪栏位(放置假母猪模型或安排临近预产期的真实母猪,需提前确认健康状况),确保实操场景与实际生产一致。

(三)学员基础摸底

培训前1天开展摸底测试,内容包括:

• 理论题:仔猪适宜温湿度范围(出生1-3天温度32-35℃,湿度60-70%)、母猪预产期计算方法(配种日+114天)、常见产房疫病(如仔猪黄白痢、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典型症状。

• 实操题:简单的仔猪抓握方法(一手托腹部,一手扶颈部,避免抓提耳朵或腿部)、保温灯高度调节(距离垫料30-40cm,确保灯下温度达32℃以上)。

根据摸底结果将学员分为“基础组”(理论正确率<60%、实操不熟练)与“提升组”(理论正确率≥60%、实操基本熟练),后续实操培训侧重不同,基础组先练基础操作,提升组侧重异常情况处置。

二、理论培训模块:构建知识体系(培训时长:1.5天)

理论培训采用“讲解+案例+互动”模式,先夯实基础认知,再深入核心管理要点,确保学员理解“为何做”,为后续“怎么做”奠定逻辑基础。

(一)产房管理核心认知(2小时)

1. 产房角色与核心指标:讲解产房在猪场生产链中的作用——连接母猪分娩与仔猪保育,是“成活关”与“健康关”;明确核心考核指标:仔猪成活率(目标≥92%)、断奶仔猪平均体重(目标≥7kg)、母猪产后发情间隔(目标≤7天),结合行业数据对比(优秀猪场vs普通猪场指标差异),让学员理解管理的重要性。

2. 母猪与仔猪生理特点:

◦ 母猪:预产期前后的行为变化(产前1-2天食欲下降、起卧频繁、乳房肿胀发亮、阴户红肿流黏液);分娩过程的三个阶段(开口期:持续2-6小时,子宫颈扩张;胎儿产出期:每头仔猪间隔10-30分钟,总时长1-4小时;胎衣排出期:产后1-2小时排出,若超过3小时未排出需干预)。

◦ 仔猪:出生时生理脆弱(体温调节能力差,需依赖外界保温;肠道功能未完善,易腹泻;免疫力低,需及时吃初乳);关键生理节点(出生后1小时内吃初乳、24小时内断脐断牙、3日龄补铁、7日龄开始诱食、21-28日龄断奶)。

(二)产房全周期管理要点(4小时)

按“产前准备→分娩接产→产后护理→断奶过渡”四个阶段,系统讲解管理标准与注意事项:

1. 产前准备(1小时)

• 母猪转入:预产期前7天将母猪转入产房,转入前检查母猪健康(无发热、无乳房炎症状),清洗体表(用温水冲洗后躯,避免污物带入);栏位准备(铺干燥垫料,检查饮水器、料槽是否正常,安装保温箱与保温灯)。

• 物料准备:每头待产母猪配备“接产包”(含手套、碘伏、剪刀、止血粉、催产素),放置在栏位旁便于取用;提前调试产房温度(保持22-25℃,保温箱内温度预设34℃)。

2. 分娩接产(1.5小时)

• 产程观察:从母猪出现“努责”(腹部收缩、臀部抬起)开始,记录每头仔猪产出时间,若间隔超过40分钟未产仔猪,需检查是否难产(伸手入产道触摸,若摸到胎儿胎位异常需助产)。

• 接产操作标准:

◦ 仔猪产出时,立即用干净毛巾擦干口鼻黏液(避免窒息),再擦干全身(减少体温流失);

◦ 断脐: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在距离腹部3-5cm处剪断,断面用碘伏消毒,若出血用止血粉按压;

◦ 辅助吃初乳:将仔猪放入保温箱10分钟(恢复体温)后,引导至母猪乳头旁,优先让弱仔吃前3对乳头(泌乳量高)。

• 难产处置:若母猪努责无力,可肌注20-30单位催产素(仅限产程过半、胎位正常时使用);若胎位异常(如横位、倒位),需戴无菌手套,涂抹润滑剂后伸入产道,将胎儿调整为头位或臀位后拉出,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产道。

3. 产后护理(1小时)

• 母猪护理:产后立即肌注消炎药物(如头孢噻呋钠,按体重给药),连续3天;产后2小时喂温麸皮盐水(1kg麸皮+50g盐+3L温水),促进恶露排出与肠道恢复;产后1-3天逐渐增加喂料量(从2kg/天增至4kg/天),避免消化不良。

• 仔猪护理:

◦ 保温:出生1-3天保温箱温度32-35℃,4-7天30-32℃,8-14天28-30℃,15天后逐渐降至25℃;

◦ 补铁与断牙:3日龄肌注1ml右旋糖酐铁(预防缺铁性贫血),同时用断牙钳剪断仔猪上下颚乳牙(避免咬伤母猪乳头),断牙后用碘伏消毒断面;

◦ 寄养管理:若母猪产仔数超过乳头数(通常14个乳头),或母猪泌乳量不足,需将多余仔猪寄养给同期分娩的母猪,寄养前在仔猪身上涂抹寄养母猪的粪便(避免被排斥),优先寄养体重相近的仔猪。

4. 断奶过渡(0.5小时)

• 断奶时机:21-28日龄断奶,断奶前3天逐渐减少母猪喂料量(从5kg/天降至2kg/天),降低泌乳量;

• 断奶操作:先将母猪转出产房,仔猪留在原栏位饲养3-5天(减少环境应激),期间提供易消化的仔猪料,保证充足饮水;

• 产房清洁:母猪转出后,立即清理栏位内粪便与垫料,用高压水枪冲洗栏位,再用消毒剂(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喷洒消毒,通风干燥后备用。

(三)产房常见问题处置(2小时)

1. 仔猪常见问题:

◦ 黄白痢:出生3-7天高发,症状为粪便呈黄色或白色稀糊状,处置方法:立即隔离病猪,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肌注庆大霉素(按体重给药),同时对产房地面用百毒杀消毒,降低传播风险。

◦ 仔猪低血糖:症状为仔猪精神沉郁、卧地不起、四肢划动,处置方法:立即腹腔注射50%葡萄糖水5ml,每天2次,连续2天,同时加强保温,引导仔猪吃初乳。

2. 母猪常见问题:

◦ 乳房炎:症状为乳房红肿、发热、母猪拒绝哺乳,处置方法:用温毛巾热敷乳房,肌注头孢类消炎药,严重时用注射器抽出乳房内脓液,再注入抗生素。

◦ 产后无乳:症状为仔猪频繁拱乳、母猪乳房干瘪,处置方法:喂服催乳中药(如王不留行+通草煮水),或肌注催乳素,同时增加母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如添加鱼粉)。

3. 环境异常处置:若产房温度骤降(如冬季设备故障),立即增加保温灯数量,在保温箱内铺电热板;若湿度超标(>75%),及时更换垫料,开启排风扇降低湿度,避免仔猪呼吸道疾病。

(四)理论互动与答疑(1小时)

1. 案例分析:展示2个真实案例——“某猪场产房因接产时未擦干仔猪黏液,导致5头仔猪窒息死亡”“某母猪产后难产未及时处置,最终胎儿死亡并引发母猪子宫炎”,让学员分组讨论问题原因与改进措施,每组派代表发言,讲师点评补充。

2. 答疑环节:收集学员疑问(如“如何判断母猪是否还有胎儿未产出”“寄养仔猪被母猪攻击怎么办”),结合理论与实操经验逐一解答,确保学员无知识盲区。

三、实操培训模块:强化技能落地(培训时长:2天)

实操培训采用“示范→模仿→纠错→巩固”四步教学法,讲师先做标准示范,学员分组实操,讲师全程指导纠错,确保每个操作动作规范、熟练。

(一)基础操作训练(1天)

1. 产前准备实操(1.5小时)

• 讲师示范:

1. 母猪体表清洗:用温水冲洗母猪后躯,重点清洁肛门、阴户周围,避免污物残留;

2. 栏位检查:测试饮水器出水是否顺畅(水流速度1.5-2L/分钟为宜),检查料槽是否有破损,调整保温灯高度(距离垫料35cm,用温度计测量灯下温度,确保达34℃)。

• 学员实操:每人独立完成1个栏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洗假母猪模型(模拟真实母猪)、检查设备、调试温湿度,讲师逐一检查,对“保温灯高度不当”“饮水器未测试”等问题现场纠正,直至操作达标。

2. 接产核心操作(2.5小时)

• 讲师示范(分步骤):

1. 仔猪处理:模拟仔猪产出(用仔猪模型),用毛巾快速擦干口鼻黏液(动作轻柔,避免损伤仔猪),再沿背部至腹部擦干全身;

2. 断脐操作:用消毒后的剪刀在距离腹部4cm处剪断脐带,立即用碘伏涂抹断面,若模拟出血(用红墨水代替),取少量止血粉按压断面30秒;

3. 辅助吃初乳:将仔猪模型放在假母猪乳头旁,用手轻扶仔猪头部,引导其含住乳头,模拟吸吮动作。

• 学员实操:

◦ 基础组:每人完成3次仔猪擦干、断脐操作,重点训练动作规范性(如剪刀角度、碘伏涂抹范围);

◦ 提升组:在基础操作基础上,增加“难产助产”模拟(用母猪产道模型+仔猪模型,练习胎位调整与助产钳使用),讲师观察动作是否轻柔,避免“暴力助产”。

• 纠错指导:针对学员常见错误(如“断脐时距离腹部过近易出血”“擦干黏液时遗漏口鼻”),讲师现场示范正确动作,让学员重复操作,直至熟练。

3. 仔猪护理实操(2小时)

• 讲师示范:

1. 补铁操作:用10ml注射器抽取1ml右旋糖酐铁,在仔猪后腿外侧肌肉(避开血管)注射,注射后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

2. 断牙操作:用断牙钳对准仔猪乳牙(上下各4颗),轻轻剪断牙尖(保留牙床,避免出血),断面用碘伏消毒;

3. 保温箱管理:在保温箱内铺干燥垫料,放置温度计,调整保温灯高度,确保箱内温度达33℃,模拟仔猪进入保温箱后的状态(观察是否扎堆,若扎堆说明温度偏低)。

• 学员实操:

◦ 每人完成5头仔猪模型的补铁、断牙操作,讲师检查注射部位是否准确、断牙是否平整;

◦ 分组完成保温箱温湿度调控,用温度计测量不同位置温度,确保箱内温度均匀(温差不超过2℃),对“垫料铺放不均”“温度计位置不当”等问题及时纠正。

(二)进阶操作训练(1天)

1. 异常情况处置实操(2小时)

• 仔猪黄白痢处置:

◦ 讲师示范:用仔猪模型模拟病猪(涂抹黄色稀糊状颜料),先隔离至单独栏位,用注射器抽取5ml口服补液盐,缓慢灌入仔猪口腔(避免呛咳),再肌注0.5ml庆大霉素,最后对原栏位地面喷洒消毒水。

◦ 学员实操:每人独立完成1次病猪处置,重点训练“隔离→给药→消毒”流程,讲师检查给药剂量是否准确、消毒范围是否全面。

• 母猪乳房炎处置:

◦ 讲师示范:用假母猪模型模拟乳房炎(乳房部位涂抹红色颜料模拟红肿),用温毛巾热敷乳房5分钟,再用注射器抽取2ml头孢类药物,在乳房基部肌肉注射,注射后轻揉注射部位促进吸收。

◦ 学员实操:分组完成操作,讲师观察热敷温度(40-45℃为宜,避免烫伤)、注射部位是否正确,对操作不熟练者重复指导。

2. 寄养与断奶实操(2小时)

• 仔猪寄养:

◦ 讲师示范:准备2头体重相近的仔猪模型(1头为“寄养仔”,1头为“原窝仔”),在寄养仔身上涂抹寄养母猪的粪便(模拟气味同化),将其放入寄养母猪栏位,观察假母猪反应(若模拟攻击,用木板隔开,待母猪平静后再引导接触),确保寄养仔成功吃到乳头。

◦ 学员实操:每人完成1次寄养操作,讲师检查“气味同化”是否到位,引导接触的方法是否正确,避免寄养仔被排斥。

• 断奶操作:

◦ 讲师示范:先将假母猪模型从栏位转出,留下仔猪模型,在料槽内添加少量仔猪料(模拟诱食),检查饮水器是否正常,记录栏位编号(便于后续跟踪)。

◦ 学员实操:分组完成断奶操作,包括转出母猪、添加饲料、检查设备,讲师确认操作流程无误,强调“先转母猪后留仔猪”的原则,减少应激。

3. 全流程模拟实操(1.5小时)

• 场景设定:模拟“母猪分娩全周期”,从母猪产前1天准备,到分娩接产、产后护理,再到仔猪7日龄护理,每个学员轮流扮演“产房饲养员”,完成全流程操作,其他学员观察记录问题。

• 讲师点评:对每个学员的操作进行打分,重点评估“操作规范性”“时间把控”“问题应对能力”,如“接产时从仔猪产出到擦干黏液耗时是否<1分钟”“遇到难产是否能及时采取措施”,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