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运营及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环境控制、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效的猪场运营及管理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升猪肉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猪场运营及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猪场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猪场运营;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环境控制

一、引言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猪场运营及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猪场管理者需要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知识,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加强疾病防控,优化环境控制,提高人员管理水平,以确保猪场的稳定运营和持续发展。

二、饲养管理

(一)母猪饲养管理

1. 品种选择

       饲养的母猪品种直接关系到母猪生态养殖质量,建议选择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饲养。具体要求如下:头小、颈短,尾细短,嘴大、叉深、下颌长,体长、腹宽,后躯大、肢高、胸宽、臀部圆;选择大且下垂,与尾根距离远;中等膘情,不过肥、不过瘦;有效乳头一般品种要求在7对以上,地方品种要求在8对以上,而且排列整齐、均匀,无瞎乳头,乳距要宽,长短粗细适中,忌有肉垂;性情温顺、不挑食。

2.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

      做好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应严格控制后备母猪的体重,日增重量控制在650g以内,膘厚控制在18~20mm。定时定量饲喂后备猪,饲喂频率为2~3次/d。保证后备母猪有足够的运动量,可有效促进其肌肉及骨骼的生长发育,避免过瘦或者过胖。

3.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综合考虑怀孕母猪的身体、膘情等状况,对妊娠母猪的饲养要做到营养搭配科学合理,每天饲喂次数控制在2~3次。如此,除了保证妊娠母猪的身体状况之外,还可补给胎儿生长所必须要的营养元素。喂养饲料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粗劣、有毒的饲料,更不能饲喂富含酒精、棉粕的饲料。建议养殖户在母猪怀孕期85d,适当改善饲喂饲料,可提前饲喂哺乳期饲料。

坚持单圈饲养,为精心护理母猪创造条件。期间,一定要严禁追赶、惊吓、鞭打母猪,减少一切应激因素。如果饲养猪舍比较紧张,可考虑在妊娠期3~4个月时才开始进行单圈饲养,之前可单圈饲养2~3头。妊娠期母猪运动也要做到合理、适量、有针对性。一般来说,在头1个月,要保证妊娠母猪吃好、睡好,尽量让其少运动;第2~3个月,开始引导其适量运动,2~3次/d,1~2h/次;到了第4个月,减少运动量,直到产前的7~10d,可不让其运动。

4.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母猪的泌乳性能和仔猪的生长发育。产后母猪当天少喂饲料,可在0.5h之后,饲喂少量温开水或者是麸皮水,可有效消除母猪生产带来的疲劳感、补充其营养需求。之后要密切关注产后母猪的食欲状况、代谢情况等,如出现食欲减退、代谢差等问题,建议采用易消化的饲料饲喂,但是量要少。同时,还要保证产房内清洁、卫生、安静,保证产后母猪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产后3d,如果天气晴朗,建议引导母猪自由活动,适量增加其运动量。每天喂养饲料要保证营养均衡、全面、多样化,严禁突然变换饲料。每天供给清洁饮水,冬天供饮温水。保护好母猪的乳房,如有损伤及时治疗。仔猪断奶前3~5d,逐渐减少母猪精料和料的喂量。经常检查母猪乳房膨胀情况,防止母猪乳房炎的发生。断奶当天不喂给母猪精饲料。

(二)仔猪饲养管理

      仔猪饲养管理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重要环节。应做好初生仔猪的保暖工作,保持产房温度在30℃以上,以防止仔猪因寒冷而死亡。同时,要加强仔猪的补饲工作,从出生后7d开始训练其采食饲料,以提高其消化能力和生长速度。此外,还要做好仔猪的防疫工作,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三、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猪场运营及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的疾病防控不仅能减少猪只死亡和淘汰率,还能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猪肉品质。

(一)疫病防控

1. 建立健全防疫制度

      猪场应建立健全防疫制度,明确防疫工作的职责和流程。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定期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同时,要加强猪场的日常消毒工作,保持猪舍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2. 加强疫病监测

      猪场应定期开展疫病监测工作,及时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和疫病流行情况。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治疗等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3. 引进种猪管理

      需要引种时,应从具有种猪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GB16567进行检疫。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疫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引种前应调查产地是否为非疫区,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猪只在装运及运输过程中严禁接触其他偶蹄动物,运输车辆要进行装前卸后彻底清洗消毒。

(二)常见病防治

1. 腹泻病防治

      腹泻是仔猪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应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和适宜的温湿度。同时,可采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止泻药物等。

2. 呼吸道疾病防治

      呼吸道疾病是猪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细菌、病毒和不良环境等引起。应加强猪舍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同时,可采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镇咳药物等。

四、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是猪场运营及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环境控制不仅能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猪肉品质,还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一)温度控制

     猪舍的温度对猪只的生长和发育有重要影响。应根据猪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合理调节猪舍的温度。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季要及时通风降温。

(二)湿度控制

      猪舍的湿度对猪只的健康和舒适度也有重要影响。应保持猪舍的适宜湿度,避免过于潮湿或干燥。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使用除湿设备等措施来调节猪舍的湿度。

(三)通风换气

      猪舍的通风换气是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应加强猪舍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空气流通。可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猪舍内空气新鲜。

(四)卫生管理

      猪舍的卫生管理对猪只的健康和生长有重要影响。应定期清扫猪舍,保持其清洁卫生。同时,要加强对猪舍周边环境的整治和管理,防止污染和疾病的发生。

五、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是猪场运营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人员管理不仅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门卫管理

      门卫是猪场的一个较关键性岗位。由于猪场的特殊性,人员和车辆的进出比较频繁,所以要加强人员和车辆的清洗消毒防疫工作。严格控制外来无关人员和车辆的进入,特殊情况及时向场部汇报。其次,要加强员工外出程序的规范操作。门卫还应加强对围墙的巡逻和排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汇报。

(二)后勤管理

1. 食堂管理

      做好食堂工作是保证猪场正常运转的重要一环。食堂要尽量为员工提供更为优质的饭菜和服务。特别是对加班员工和上夜班的员工,食堂要做到更为贴心的服务,保证用餐及时,饭菜热乎。此外,食堂要跟踪把控好各类食材的价格,必要时,后勤组长可利用下班时间外出到菜市场询价,确保价格合理。在采购品种的选择方面,要注意品种的多样化。同时,要注意食品安全,尽量采购时令菜,不要采购反季节蔬菜。在食堂卫生方面,既要加强对食堂周边环境的清理和整治,也要加强室内的卫生清扫工作,特别是桌上的碗筷要及时清理,不能过夜。

2. 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是猪场能否正常运转的生命线。污水处理专员应加强污水处理池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木板、废品、垃圾杂物等要及时清理。在暴雨较多的时期,水沟松土较多,不利于排水,污水专员必须要将周边排水沟的污泥进行清理,保证下暴雨时排水通畅,防止大雨冲毁塘基。此外,污水处理员还应要求搬运工做好固液分离池、隔渣池、压泥机的猪粪、淤泥处理工作,及时向场部反馈。污水处理专员必须严格按污水处理要求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后勤组长要多到现场检查监督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汇报。

3. 饲料管理

      在雨水较多的时期,经常有部分饲料淋湿的问题,仓管员要加强饲料入库的验收工作,发现饲料质量问题立刻向场部汇报处理,防止因饲料淋湿造成霉变而影响生产。此外,仓管员还要做好工作服的细化管理。各项物资入库及领用必须按财务要求执行,定期自行盘点。

4. 水电管理

     电工要确保全场水电运转正常,保证生产需要。一是要将部分生产线的水帘、风机安装调试好。二要尽快将生活区网线拉好,方便员工上网。

(三)培训管理

      猪场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场进行讲座和交流,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在培训管理方面,猪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 内部培训:由猪场内部经验丰富的员工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技能。这种方式可以让员工更好地了解猪场的实际情况和操作流程。

2. 外部培训:邀请外部专家或培训机构来场进行培训,为员工提供更为专业和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方式可以让员工接触到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3. 在线培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培训和学习,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培训效率。

     在培训过程中,猪场还应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对员工的考核和评估,确保培训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四)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考核标准和要求。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绩效考核方面,猪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 目标管理法:根据猪场的生产目标和计划,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量化考核。这种方式可以明确员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提高工作效率。

2. 关键绩效指标法:选取与猪场运营及管理密切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如生产成绩、疾病发生率、环境控制指标等,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这种方式可以客观反映员工的工作成果和贡献。

3. 360度评估法:通过同事、上级、下属等多个角度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全面了解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素质。这种方式可以发现员工的优点和不足,为改进和提升提供依据。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猪场应注重公平、公正和公开,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准确。同时,还要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和沟通,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和改进方向,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六、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猪场运营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确保猪场的资金安全和合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猪场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猪场应根据生产计划和经营目标,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包括饲料、药品、疫苗、设备等方面的费用预算。通过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猪场的资金安全和合理利用。

(二)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猪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猪场应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明确各项费用的核算方法和标准。通过对各项费用的核算和分析,可以了解猪场的成本构成和盈亏情况,为制定经营策略和调整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三)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猪场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猪场应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控制,确保资金的合理流动和安全使用。同时,还要积极寻求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四)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猪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猪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了解猪场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制定经营策略和调整生产计划提供依据。在财务分析过程中,猪场应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确保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七、结论

       猪场运营及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猪场管理者全面掌握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环境控制、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和环境控制等工作,可以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猪肉品质;通过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工作,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等工作,可以确保猪场的资金安全和合理利用。因此,猪场管理者应注重细节管理,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协作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为猪场的稳定运营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