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风呼啸、气温骤降,北方地区即将进入漫长的冬季。对于猪场而言,严寒不仅意味着冰冷的空气,更是对生产管理、生物安全和经济效益的一场严峻考验。为了确保猪群安全过冬,实现稳定高产,猪场必须提前布局,做好万全准备。

一、 防寒保暖:构筑猪群的“温暖堡垒”

冬季猪场管理的核心是保暖,其关键在于防风、防潮、保持恒温。

1. 栏舍全面检修与密封:
堵漏风点: 仔细检查猪舍墙壁、屋顶、门窗、通风口等处的缝隙,特别是卷帘的密封性,使用塑料布、泡沫板、胶带等材料进行封堵,防止贼风侵袭。记住,“不怕狂风一片,只怕贼风一线”。

 
检修设备: 确保所有取暖设备(如热风炉、暖风机、地暖、保温灯等)能够正常运转。提前清洗、调试,并准备好易损配件。

2. 升温设施准备与布局:
分区管理: 根据不同猪群的温度需求,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
产房和保育舍: 要求最高,舍温应保持在22-25℃。需采用“屋中屋”策略,即在全舍供暖的基础上,为母猪和仔猪提供保温箱+电热板+保温灯的局部高温区(仔猪活动区需32℃以上)。
配怀舍和育肥舍: 舍温不低于15-18℃。可采用热风炉、地暖等整体供暖方式,结合铺设干燥、充足的垫草(如稻草、木屑),利用发酵产热为猪只腹部保暖。

3. 防潮与通风的平衡:
潮湿会大大增加猪群的体感寒冷度。应及时清除粪尿,减少舍内用水。同时,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开启通风系统或适当开窗,进行短时间、高效率的通风换气,排除湿气和有害气体(如氨气),保持空气清新。这是冬季管理中最考验技术的环节。

二、 营养调整:提供越冬的“能量弹药”

低温环境下,猪只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以维持体温,饲料配方和管理必须相应调整。

1. 提高能量水平: 适当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浓度,例如增加玉米等谷物类饲料的比例,或添加1%-3%的植物油,为猪只提供充足的热量来源。

2. 调整饲料配方: 确保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C和E)的供应,增强猪体的抗应激和免疫力。

3. 保证饮水供应: 确保饮水系统不被冻结,提供充足、清洁的温水。饮用冰水会严重消耗猪只体能,导致腹泻和生长停滞。可使用恒温水槽或加热水管。

三、 生物安全:筑牢冬疫的“防火墙”

冬季是口蹄疫、病毒性腹泻、流感等疾病的高发期,低温潮湿环境也为病原菌提供了温床。

1. 强化免疫接种: 在入冬前,全面检查猪群的免疫记录,重点补免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冬季高发病的疫苗,确保抗体水平达标。

2. 严格消毒制度:
选择在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带猪消毒,使用对病毒效果好的消毒剂,并注意稀释水温,防止结冰。
加强对出入车辆、人员的消毒,设立消毒池、消毒间。

3. 物资储备: 提前储备足量的疫苗、消毒药、常规药品(如抗生素、退烧药)及保健添加剂,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或运输中断。

四、 日常管理:关注细节的“守护者”

1. 猪群观察: 增加巡栏频率,尤其在夜间和凌晨。仔细观察猪只的精神状态、采食、排便及呼吸情况,及时发现挤堆、发抖等寒冷应激表现,并立即处理。

2. 饮水线巡查: 每日检查饮水器是否正常工作,防止水管冻裂。对暂时空置的猪舍,务必排空管道存水。

3. 物资与能源保障:
饲料储备: 储备至少15-20天的饲料,防止因大雪封路导致断供。
能源备份: 确保电路安全,准备备用发电机并备足柴油,以应对临时停电。同时,确保燃煤、燃气等取暖燃料充足。

五、 应急预案:应对突发状况的“保险丝”

1. 制定极端天气预案: 针对暴风雪、极寒天气等,明确人员分工、应对流程,如紧急加固棚舍、启动备用电源等。

2. 成立应急小组: 确保关键岗位人员通讯畅通,能够随时响应。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