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腹泻是猪场常见的生产问题,在最近临床实践中屡次遇到关于断奶仔猪腹泻的处置案例,有些案例中猪群腹泻比例甚至超过30%,造成饲料浪费、死亡率增加及治疗费用增加,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供一些可行性防控策略。

01

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

➤ 代谢机能旺盛,生长发育速度快

断奶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很大,需要提供高营养浓度的饲料。

➤ 消化功能不完善

断奶仔猪的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面积仍然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仔猪断奶后,食物由母乳变成固体的饲料,缺少了乳酸来源,而仔猪断奶后由于消化功能不完善,胃酸的分泌能力很弱,胃内pH值升高,抑制消化酶的活性,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造成病原菌繁殖加快,会造成小肠绒毛磨损、剧烈萎缩、隐窝增生,肠黏膜吸收面积大大降低,严重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导致腹泻等问题。

➤ 抗应激能力差

断奶仔猪体温调节机制不健全,对冷热应激敏感。断奶后由于生活环境、采食方式及饲养管理方式等改变,易产生应激反应,如果此时养殖环境温度不适宜、湿度过大、卫生条件较差或者饲料更换不当都会使仔猪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表现为采食量下降、腹泻等。

➤ 对疾病易感

仔猪断奶后失去了母源抗体的保护,而自身免疫机能未发育完善,抗病能力随之降低,对疾病易感性较高。

02

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

由于断奶仔猪有以上生理特点,所以断奶后的仔猪容易受多种应激因素影响导致临床发病,比较常见的就是断奶仔猪的腹泻问题。造成断奶仔猪腹泻的因素有很多,通常分为:

➤ 苗源健康状态

猪苗在产房阶段发生过腹泻类疾病或腹泻后康复但携带腹泻病毒或细菌,最常见的如:轮状病毒、PEDV等病毒性腹泻。

➤ 环控管理

1) 仔猪需要充足的采食使其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但在断奶后的前几天时间,猪只采食很少,因此必须保持较高的圈舍温度,通常要求断奶仔猪的环境温度需要超过28℃。进食不好的仔猪比进食好的仔猪更容易变冷。

2) 温度偏低或湿度偏大都可能会造成仔猪出现腹泻,对于断奶1周以内的仔猪,仔猪躺卧区的小环境温度如果低于28℃或相对湿度高于70%,仔猪可能会因为低温高湿引起腹部受凉,导致腹泻。

➤ 营养性因素

1) 饲料营养不均衡;

2) 仔猪采食的饲料和饮水不新鲜;

3) 采食量不足

①连续采食对于断奶仔猪的健康非常重要,如果仔猪停止采食,会导致仔猪体温偏低,肠道水肿等,进而引起仔猪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②临床上引起饲料和饮水摄入量不足的因素:

哺乳阶段,仔猪没有采食固体饲料或饮水的经历;

仔猪找不到水和饲料:很难到达采食和饮水的地方(数量和可接近性);

保育舍大、小环境太冷,仔猪更倾向于挤在一起而不是活跃地寻找食物;

转群后的打斗应激;

缺乏1天多次的诱食刺激;

饲料适口性差;

光照时间太短。

➤ 疾病性因素

1) 仔猪在出生后第4周,初乳的保护作用开始消失,仔猪自身的免疫系统不得不逐渐取代母乳的作用,因此,在断奶后的几周时间里,仔猪变得对病原体特别敏感,仔猪容易感染疾病,包括腹泻类疾病。

2) 断奶后大群体饲养会有更多疾病问题,因为大群内猪只间相互接触的次数更多,会有更多的病原体传播风险。

03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控策略

➤ 猪苗质量评估

对供苗母猪场产房仔猪腹泻情况进行采样评估,确保购入的断奶仔猪苗不携带病毒性腹泻病原,尤其是PEDV、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和德尔塔冠状病毒等常见的病毒性腹泻病原,确保没有腹泻病毒被带入猪场和圈舍。

➤ 做好断奶仔猪环控管理

1) 仔猪在断奶后的几天内容易变冷,确保地板上有一块仔猪可以保留体温的橡胶垫,在垫子上撒一些可口的饲料来刺激采食,如果垫子脏了就撤去。辅助做好三点定位。

2) 保持断奶仔猪饲养在28℃以上的栋舍,并注意检查地面温度和仔猪躺卧区的温度和气流,在仔猪的躺卧区放一个高低温度计测定温度,按照体重最小的仔猪需要的温度调整舍内温度。

3) 地板加热达到要求需要至少24小时,因此在进猪前要提前将其打开。

4) 舍内还应该非常干燥,潮湿的地板和气流会增加寒冷的影响,对于断奶仔猪栋舍环境相对湿度需要保持在60-70%。

➤ 合理的饲喂

1) 产房的补饲:

①产房补饲的理想选择是从出生后第5天开始使用液体饲料,从第16天开始使用颗粒料;

②产房补饲工作做得好,仔猪断奶后可以很快找到料盘,采食更多的饲料;

③与大颗粒相比,产房仔猪更容易采食小的颗粒饲料(2mm);

④仔猪更喜欢小的、软的颗粒饲料。

2) 仔猪断奶后,首先和最重要的是必须保证断奶仔猪继续采食,水、饲料和栏舍都是非常重要的,但第一要务是找出抗议绝食者,并将其挑出护理。

3) 确保每头仔猪能够很容易地找到饲料和饮水,保证每头仔猪都有充足的清洁饲料和饮水摄入。

①仔猪喜欢同时进食,充足的料位供应有助于仔猪获得一个好的开端;

②保证栋舍的光照强度,便于仔猪更容易找到料槽和饮水器;

4) 使用粥料对断奶仔猪饲喂有助于提供一个好的开始,通过以下方式促进消化:

①少喂、勤添:多次向料槽中添加饲料可以加快仔猪找到料槽并学会采食;

②使用液体饲喂而不是硬的颗粒饲料;

③提供清洁、酸化的饮水;

④逐步增加饲喂量,仔猪开始采食越早,肠道的损伤就越小,断奶后目标采食量:第1天100g,第二天125g,第3天150g,之后每天增加30-50g的饲喂量,断奶后10天仔猪头均采食量可达400g以上;

需要特别注意饲喂粥料时饲料的变质,断奶仔猪使用粥料饲喂时需要控制每餐的喂料量,保持1-1.5小时内吃完并将料盘舔舐干净为宜;

⑥特别弱小的仔猪可延长饲喂粥料的天数。

➤ 断奶仔猪腹泻类疾病防控

1) 做好100%全进全出

2) 准备清洁、干燥的栏舍

①栏舍的清洗至关重要,未清理干净的粪便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有些病原可以存活数日或数月之久,对带有粪便的栏舍进行消毒是没有作用的,必须是将粪便清理干净后再进行消毒。

②不同腹泻类病原在20℃粪便中的存活情况

③进猪前保证栏舍的充分干燥对防控腹泻同样非常关键

3)药物保健和治疗

①为了防止仔猪断奶后诸多应激因素及细菌性腹泻类疾病,建议在仔猪断奶后全群进行抗生素保健,比如:硫酸新霉素、安普霉素及硫酸粘菌素等均对控制细菌性腹泻病原有效;

②不同的猪场和猪群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会有差异,所以在添加药物的同时如果腹泻仍控制不住,可尝试更换药物,通常有效的药物使用3天左右可以明显降低腹泻的发生;

③对于腹泻严重的猪群在使用抗生素控制腹泻的同时,也可以尝试在栏面或饲料中添加蒙脱石散,起到吸附肠道内细菌、病毒、毒素及多余水分,减少病原体对肠道的刺激,修复肠道黏膜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有效改善腹泻。

4) 做好日常巡栏及病弱猪护理、治疗:

①每天做好对每头仔猪的检查工作,对于出现的病弱仔猪应挑出饲养在病弱猪栏,并给予更加温暖和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提高采食和体况的恢复;

②通常病弱猪栏可饲养在栋舍中间位置,尤其在冬季;

③对于腹泻个体进行注射治疗,脱水严重猪只可进行腹腔补液或饮水中添加补液盐。

➤ 其他管理性策略

1) 栋舍做好全进全出,避免不同批次猪群混养;

2) 断奶后的前3天,保持保育栋舍内灯光常开有利于仔猪更快地熟悉新环境和更早地开始采食和饮水;

3) 小群体饲养:断奶后将同窝仔猪养在一起是最好的选择,仔猪相互间认识,打斗少、仔猪间疾病传播少、生长更快、饲料转化率更高,死淘率更低。但对于外采猪苗的保育育肥场,显然是做不到的,真正能帮助的是尽量使用小栏饲养;

4) 将大小悬殊太大的仔猪分开饲养,但不建议太大范围的调群。

5) 腹泻之后,适当地减少饲喂量,比如在正常饲喂量基础上下降30%,也会有利于腹泻的好转。

6) 若怀疑与饲料营养性因素有关,可以尝试更换其他品牌或其他批次的教槽料,以评估是否与饲料有关。(来源:曲博士猪群健康管理)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