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瘫痪症高发于产前数天至产后30天(尤其产后20天泌乳高峰),核心表现为后躯无力、站立困难,严重时拖地行走,需从“病因排查-提前预防-对症治疗”三环节管控,减少养殖损失。
一、核心发病原因
母猪瘫痪的根本诱因是钙磷代谢失衡,具体由以下2点导致:
1. 钙磷摄入不足或透支:
- 日粮中粗饲料比例过高,或钙、磷含量直接不足,高产母猪因泌乳需求大(产后20天达高峰),体内钙磷快速消耗,引发透支;
- 精饲料(谷类、豆类)占比过大,会干扰钙磷吸收,加剧体内钙磷缺口。
2. 辅助因素:
- 缺乏运动、环境恶劣(寒冷/闷热)、猪舍卫生差,会降低母猪体质,间接诱发瘫痪;
- 发病前常伴随食欲减退、粪便干硬、异食(拱地、啃砖)等前兆,体温多正常。
二、关键预防措施(优先于治疗)
预防的核心是均衡营养+改善环境,具体可落地3点:
1. 精准搭配饲料,补充关键营养:
- 日常日粮中添加青绿饲料(避免过量致拉稀)或优质干草粉,同时每头怀孕/哺乳母猪每天增喂20克优质骨粉+20克食盐;
- 适当提高麦麸、米糠等“高磷饲料”比例,搭配含钙丰富的青粗饲料,维持钙磷平衡。
2. 优化环境与管理:
- 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夏季防暑降温,保持猪舍干燥清洁,避免潮湿引发关节问题;
- 每天保证母猪适量运动(如驱赶散步1-2次),增强后躯肌肉力量,促进钙磷吸收。
3. 提前监测前兆:
- 若发现母猪食欲下降、啃食异物、行走迟缓,及时检查饲料钙磷含量,调整日粮,避免病情发展。
三、对症治疗方法(分轻重症处理)
1. 轻症母猪(能勉强站立,行走无力):
- 无需用药,通过“营养补充”恢复:将新鲜畜禽骨烘干轧碎,拌入饲料饲喂,每头每天30克左右,连续喂至症状消失。
2. 重症母猪(无法站立,后躯拖地):
- 第一步:静脉注射5%-10%氯化钙注射液40-80毫升(一次即可,补充钙质);
- 第二步:用高度酒精或10%樟脑酒精涂抹母猪后躯皮肤,人工按摩10-15分钟,每天2次,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机能恢复;
- 期间需勤翻身,避免母猪长期卧地引发褥疮,同时提供易消化的全价饲料,保证营养摄入。
总结
母猪瘫痪症以“钙磷失衡”为核心诱因,预防比治疗更高效——日常做好饲料钙磷补充、环境管理和运动,可大幅降低发病率;若已发病,需根据轻重症对症处理,轻症补骨粉、重症注氯化钙,同时配合护理,多数母猪1-2周可康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