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乳是新生仔猪存活与健康发育的首要营养来源,其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仔猪的免疫建立与后期生长。为帮助养殖者系统掌握初乳管理关键技术,以下从“早吃、多吃、吃好”三个维度,对仔猪初乳摄入的策略进行梳理与阐述。
一、早吃 把握免疫吸收的“黄金窗口”
新生仔猪肠道在出生后数小时内具有独特的“胞饮作用”,能够直接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这一特殊通道在约6小时后逐渐关闭,24小时后基本消失,因此出生后6小时内是仔猪摄取初乳的“黄金窗口”。在此期间,应优先安排仔猪尽早吸吮初乳。若实施超前免疫,也应遵循“先生先注射、先注射先吃奶”的原则。此外,建议让仔猪先吃初乳再处理脐带(或不断脐带),以缩短等待时间,确保免疫物质及时吸收。
二、多吃 保障摄入量,提升存活基础
研究表明,仔猪需摄入每公斤体重150–170克的初乳才能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影响其摄入量的因素多样,主要包括:
初生重:体重每降低100克,初乳摄入量约减少26–37克;
母猪胎次:第2、3胎母猪的初乳产量通常高于初产及高龄母猪;
仔猪活力:弱仔、八字腿或早产仔猪吸吮频率低,摄入能力差;
分娩缺氧:缺氧仔猪恢复期间摄乳延迟,导致摄入不足;
管理疏忽:未及时擦干、协助就位母猪乳房,将延误初乳摄取;
环境温度:在31℃环境下摄乳表现最佳,21℃时摄入量下降约30%;
产仔数与乳头位序:产仔数多则平均摄入下降,前部乳头初乳分泌量高于后部。
为提升整体摄入均匀性,建议在出生24小时内按体重将仔猪分为大、小两组,实施“交替哺乳”。分娩过程中,早出生的仔猪在充分吸吮后,可移入保温箱,为后出生仔猪腾出吸吮机会。建议哺乳间隔约1小时,3小时内分批哺乳2次,确保全部仔猪在6小时内摄入不少于300克初乳。
三、吃好 提升初乳品质,筑牢免疫根基
初乳的质量直接影响仔猪的免疫效果。研究表明,在妊娠后期与哺乳期母猪日粮中添加0.04%的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如香精油类),可提高初乳中IgG、IgA及乳糖浓度,增强被动免疫。因此,推荐在该阶段添加“母猪三宝”等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以提高免疫球蛋白含量。
母猪健康同样关键。便秘可引发内毒素积累,乳房炎、产道感染则会增加炎性介质,抑制催乳素分泌,进而影响泌乳质量与仔猪健康。这也解释了为何产前便秘、乳房炎症等情形下,仔猪腹泻发生率升高,以及使用阿司匹林(抗炎)可缓解仔猪腹泻。因此,需加强围产期母猪健康管理:控制感染与炎症,可在产前产后3天添加广谱抗生素进行预防;维护肠道功能,在妊娠后期与哺乳料中添加“肠生源”等益生制剂,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减少内源性毒素。
文章来源:PSY应用研究院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