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猪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通常表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导致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重大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由病原、环境、管理及宿主因素共同作用,其特征是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及治疗成本激增。本SOP旨在通过总结建立一套基于生物安全、精准诊断、环境管理和靶向干预的综合防控体系,为猪场提供标准化、可执行的流程。

01
理解PRDC与防控目标
一、 理解PRDC的复杂性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个由多种病原体、环境应激和管理失误共同作用的“综合征”。其主要原发性病原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流感病毒(SIV) 等;继发性病原包括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副猪嗜血杆菌(Glaesserella parasuis)、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等。
PRDC的致病机理可概括为:原发性病原破坏呼吸道免疫系统和纤毛清除功能,为条件性病原的定植和侵袭打开“大门”。而不良的环境与管理因素(如氨气浓度过高、温差过大、密度过高)则作为“助推器”,急剧放大了疾病的严重程度。
因此,防控PRDC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系统性策略,任何单一措施都难以取得持久成功。
二、 防控目标
终极目标:在猪群中建立并维持呼吸道的健康稳定状态。
生产指标:
将育肥期因呼吸道疾病导致的死亡率控制在2%以下。
将育肥期料肉比(FCR)控制在2.6:1以内。
确保日均增重(ADG)达到800克以上。
大幅降低抗生素使用频次和治疗成本。
02
详细SOP流程
第一阶段:预防——阻断传入与增强抵抗力(核心重点)
1. 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是防控PRDC的基石。根据美国养猪兽医协会(AASV)的指南,必须建立层层屏障。
外部生物安全:
引种管理:坚持自繁自养或从单一、PRRSV/PCV2抗原抗体双阴性的种猪场引种。引种后必须在隔离舍(距离生产区至少100米)隔离观察6-8周,并经血清学检测合格后方可混群。
物资与车辆管理:所有进场物资(饲料、精液、药品)需经消毒通道。运猪车、饲料车是最大的风险点,必须建立专业的洗消中心,执行“清洗-泡沫浸泡-消毒-烘干”标准流程。严禁车辆交叉使用。
人员管控:执行严格的淋浴、更衣制度。所有人员进场前需经过72小时以上的隔离。
内部生物安全:
全进全出:这是打破病原循环链最关键的一环。每批猪转出后,必须执行标准的清洗消毒程序。
人流物流单向流动:人员、工具、饲料的流动必须从健康区/幼龄猪区流向疾病风险区/大龄猪区,严禁逆流。
病猪隔离:发现呼吸道症状严重的猪只,应立即移出大群,进入专门的病猪隔离栏,由专人管理。

2. 精准的免疫与药物预防
A、疫苗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应基于本场的病原谱监测结果(血清学或PCR)来定制,即“一场一策”。
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流程

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苗
重要性:PCV2是免疫抑制病,感染后会严重加重呼吸道症状。免疫PCV2疫苗是防控PRDC的基石,能显著提高猪群均匀度和生长速度。
疫苗类型:主要为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安全高效。
免疫程序:普遍采用1次免疫。在3-4周龄进行肌肉注射。如果母源抗体干扰大,可推迟至断奶时(4周龄)免疫。
猪肺炎支原体(M.hyo)疫苗
重要性:M.hyo是PRDC的“钥匙病原”,其破坏呼吸道纤毛,为其他病原打开通道。免疫后可显著减轻肺部病变。
疫苗类型:灭活疫苗。有单苗和与PCV2等的联苗。
免疫程序:通常需要免疫2次,以产生坚实的免疫力。
首免:7-14日龄。
二免:断奶后(约4-5周龄),与首免间隔2-3周。
注意:部分单苗厂家推荐1日龄肺内注射,请遵循说明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疫苗
重要性:PRRSV是另一个主要的免疫抑制病原,变异快,防控复杂。
疫苗类型:减毒活疫苗(MLV)和灭活疫苗(KV)。MLV效果更确实,但存在毒力返强和散毒风险,需谨慎使用。
免疫决策:
PRRS阳性不稳定场/爆发场:经兽医评估后,可使用与场内流行毒株匹配的MLV疫苗对仔猪进行免疫。免疫时间通常在2-4周龄。
PRRS阳性稳定场:可尝试不免疫或仅对后备母猪免疫。
PRRS阴性场:严禁使用MLV疫苗。重点依靠严格的生物安全。

B、育肥猪慢性呼吸道病药物预防参考方案

分析说明:
ppm含义:ppm(百万分比浓度)指每吨饲料中添加药物的克数。例如,50 ppm泰妙菌素意为每吨饲料中添加50克泰妙菌素原料药。
药敏试验:强烈建议每年至少对病料分离的细菌进行1-2次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下表为示例:
3. 精细化的环境与饲养管理
环境是PRDC的“放大器”,优秀的管理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通风与温湿度管理:
目标:氨气浓度 < 10 ppm,相对湿度 60%-70%。
措施:根据季节和猪只体重,精准设置最小通风量与目标温度。安装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并每天校准传感器。避免“贼风”,因其是诱发呼吸道病的直接应激源。
饲养密度与饲料品质:
育肥猪占地面积应不低于0.8-1.0㎡/头(约100kg体重)。
确保饲料无霉变,必要时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育肥舍关键环境参数控制标准


第二阶段:监控与早期诊断
1. 日常巡栏与记录
频次:每天至少2次全面巡栏。
观察重点:
群体行为:采食、饮水是否积极?有无扎堆或离群独处?
呼吸道症状:咳嗽(干咳/湿咳)、打喷嚏、呼吸急促、腹式呼吸。
个体状态:精神沉郁、被毛粗乱、消瘦、眼部分泌物增多。
记录:使用手机APP或纸质表格,详细记录异常猪只数量、位置、症状,以便分析发病规律。
2. 定期病原监测与剖检诊断
监测:每季度或每批猪出栏时,采集血清和口腔液样本,送第三方实验室检测PRRSV、PCV2、M.hyo等病原的抗体和抗原水平,评估猪群健康状态和免疫效果。
剖检:对死亡或濒死猪进行解剖。重点关注肺部病变(实变、肉样变、胸膜炎等),并采集肺组织、气管拭子等样本进行实验室病原分离和PCR鉴定。
第三阶段:干预与处理
一旦发现PRDC暴发迹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立即隔离:将严重病猪移出大群。
精准用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通过饮水或注射途径对发病群体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环境强化:立即检查并优化通风系统,确保环境参数在最佳范围。
营养支持: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葡萄糖等,以增强抵抗力,促进恢复。
死亡猪只无害化处理:及时、规范地处理死亡猪只,防止病原扩散。
03
PRDC防控与处理流程图

维持与改进流程:
维持性循环(小循环)
路径:预防 -> 监控 -> [未发现异常] -> 维持现状,定期监测 -> 继续监控
分析:这代表了猪场在稳定健康状态下的日常工作。它是一个持续的、 警惕的状态,通过常规操作来维持系统的稳定。
改进性循环(大循环/闭环)
路径:预防 -> 监控 -> [发现异常] -> 干预处理 -> 效果评估与复盘 -> 更新与优化SOP -> 返回预防阶段
分析:每一次疫情的应对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处理过程的复盘和总结,反过来修订和优化自己的SOP(例如调整免疫程序、改进通风方案、更新用药指南),使整个防控体系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针对性。
【版权声明】来源:朱江 猪场管理者。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