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约化育肥猪生产中,疾病的快速诊断与精准干预是决定盈利与否的关键。传统的“一病一治”模式在面对混合感染和复杂临床症状时往往反应迟缓。本文旨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分享一套基于临床症状的疾病简化的分类体系,并建立标准化的“分类治疗”流程,以期帮助养猪从业者做出快速、有效且合理的初步应对,降低损失,提升养殖效益。
01
疾病简化划分(四大分类)
参考美国猪兽医协会(AASV)及《Diseases of Swine》(第11版)等权威资料,我们可以将育肥猪场常见的疾病综合征简化为以下四大类:
一、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核心症状:咳嗽(干咳、湿咳)、打喷嚏、呼吸急促/腹式呼吸、精神沉郁、发热、眼鼻分泌物增多。
常见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流感病毒(SIV)、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肺炎支原体(Mhp)、多杀性巴氏杆菌等。通常为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
关键鉴别点:急性群发性咳嗽伴高热,多考虑流感;渐进性咳嗽、生长不均、消瘦,多考虑支原体与蓝耳病混合感染;个别猪只突然死亡、口鼻流出带血泡沫,高度怀疑传染性胸膜肺炎。
二、消化道疾病综合征
核心症状:腹泻(水样、糊状、血便)、呕吐、脱水(皮肤弹性差、眼窝深陷)、食欲废绝、迅速消瘦。
常见病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轮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痢疾短螺旋体等。
关键鉴别点:各年龄段猪只,尤其是仔猪水样腹泻、呕吐、高死亡率,首要怀疑PED/TGE;育肥猪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便带血或黏液,考虑沙门氏菌病或猪痢疾。
三、全身性/神经性疾病综合征
核心症状:高热稽留、皮肤出现红斑/发绀(特别是耳缘、鼻端、腹下)、共济失调、震颤、抽搐、瘫痪、突然死亡。
常见病原: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链球菌(脑膜炎型)、副猪嗜血杆菌等。
关键鉴别点:这是最危险的一类。一旦出现群发性高热、皮肤发红发紫和神经症状,必须立即采样送检,以排除ASF疫情。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则多表现为个别猪的神经症状。
四、皮肤/运动系统疾病综合征
核心症状:跛行、关节肿胀、蹄部损伤、皮肤出现斑疹、水疱、溃疡、脓肿等。
常见病原: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丹毒丝菌、口蹄疫病毒(FMDV)、葡萄球菌、螨虫等。
关键鉴别点:多关节肿胀、疼痛,多见于副猪或链球菌感染;菱形或不规则形隆起疹块,是猪丹毒的典型症状;口鼻、蹄部出现水疱,需立即排查口蹄疫。
五、育肥猪场主要疾病综合征简化分类表

02
标准SOP与分类治疗策略
制定SOP的目的是确保任何员工在发现病猪时,都能按图指导,执行统一的操作。
一、育肥猪场疾病发现与处置标准化流程

二、对流程图中关键节点的详细解释:
1、初步评估与分类:
精神与体况:是否独立离群、嗜睡、被毛粗乱、消瘦?
体温:使用直肠温度计。育肥猪正常体温为38.5-39.5℃。>40℃为发热,>41℃为高热。
呼吸系统:观察呼吸频率(正常20-40次/分钟)和模式(是否腹式呼吸?)。听诊有无咳嗽、喘鸣。
消化系统:观察肛门周围及粪便性状(水样、糊状、血便、颜色)。
其他:关节是否肿胀?皮肤有无病变?
2、关键症状判断:
一旦出现以下症状,必须立即启动上报与检测程序,而非继续执行常规SOP:
神经症状:抽搐、转圈、共济失调、瘫痪。
高死亡率:短时间内多个栏舍出现急性死亡。
皮肤广泛性发绀/出血:耳、腹、四肢末端呈蓝紫色。
口蹄部水疱。
行动:立即隔离病猪,封锁栋舍,禁止人员、工具交叉,并采集样本(血清、口鼻拭子、病变组织)等待送检。核心任务是防止重大疫情扩散,而非治疗。
3、常规分类治疗方案:
对于非紧急情况,根据主导症状归入三大类。
A、分类治疗方案
育肥猪场分类标准化治疗策略详表

B、分类方案用药剂量详解

03
结论
对于育肥猪场而言,将复杂的疾病问题简化为基于症状的四大分类,并配套标准化的治疗流程,是一种高效、实用的管理工具。它赋予了现场管理人员快速响应的能力和清晰的行动指南。然而,必须强调,这套体系是临床诊断的有效补充,而非替代。任何重大或反复发作的疫情,都必须依赖进行最终诊断和根因分析。
【版权声明】来源:朱江 惠养猪。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