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目的


我国西南某一点式饲养场,产房仔猪一周龄左右出现关节肿大等症状,发病率在5%-8%。发病猪表现关节肿大,前肢或后肢跛行,少部分猪只出现倒地不起。断奶后保育舍主要以关节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状为主,各症状发病率分别为5%、1%和1%。关节炎病猪主要症状是后肢关节肿大,前肢肿大比较少见。脑膜炎病猪主要表现为倒地不起以及神经症状。研究拟对病死猪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重点筛查猪链球菌、副猪格拉瑟菌(原名副猪嗜血杆菌)等疑似病原菌。针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一步进行血清型分型鉴定以及测定其对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性参考意见。


材料和方法


2025年3月19日采集保育舍典型发病的3头病死猪样品,共计39份(脑、淋巴结、扁桃体、心脏、肝、脾、肺、肾、鼻拭子、关节液、胸腔液、血液、心包液各3份)。实验室人员取各病料器官样品,用酒精棉球点燃消毒病料表面,以脏器表面水分烘干为准,或直接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片刻,无菌手术刀切口后,用接种环蘸取样品切口内部(或将切口置于平板上涂抹,约1/5区域),划线于相应平板;拭子或组织液样品直接接种环蘸取后,划线于相应平板。平板做好标记后,倒置于37℃培养恒温中,18~24 h后观察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挑取平板中的疑似单菌落,继续划线,直至平板中菌落形态一致。以纯化菌落或细菌悬液作为PCR模板,使用特异性引物(表1)对猪链球菌和副猪格拉瑟菌等呼吸道病原菌进行物种鉴定。针对疑似阳性菌落,进一步采用血清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分型鉴定。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指南(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的疑似致病细菌开展针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表1 本实验所用引物


结果


对各样品初步分离时,各平板会出现形态各异的菌落,对疑似菌落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最终,在1号猪的腹腔积液、2号猪的鼻拭子和扁桃体、3号猪的肺、脾和扁桃体中共分离出6株猪链球菌,和其他细菌菌落相比,猪链球菌菌落相对较小,呈灰白色针尖状(图1);在1号和3号猪的肺样品中分离出2株大肠杆菌;未分离出其他病菌。


图1 纯化的猪链球菌


对疑似致病的6株猪链球菌进行血清型分型鉴定(表2,图2),3株菌株的血清型为21、9、28型,其余3株未能确定,推测为非典型cps血清型。


表2 猪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结果


图2 猪链球菌血清型PCR扩增鉴定电泳图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6株猪链球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表3)。结果显示菌株间存在耐药表型差异。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和马波沙星较为敏感性,对青霉素、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次之,所有菌株均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菌素)、林可胺类(林可霉素)、四环素类(四环素和多西环素)和泰妙菌素呈多重耐药表型,本场在临床治疗中应避免这些使用耐药谱系覆盖的抗菌药物。


表3 猪链球菌对15种抗菌药的敏感情况


结论和讨论


猪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猪群普遍带菌,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不一样,出生仔猪早期就在上呼吸道有细菌定植,一般不引起发病,除非猪群存在应激或PRRSV感染等问题。猪链球菌的发病时间集中在产房阶段和断奶后的保育时期,临床表现以脑膜炎、关节炎为主,败血和心膜炎相对少些,中大猪偶有发生。伤口感染是产房仔猪链球菌的风险点,剪牙、阉割、断尾、打耳缺等人工操作时候,需要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注射敏感抗生素作为预防性治疗措施。猪链球菌血清型众多,基于荚膜多糖抗原的差异,可分为29个传统血清型(11−19、21、23−25、27−31、1/2)。此外,基于荚膜基因簇的差异,近年来发现了Chz血清型和33种新荚膜基因簇菌株(NCL1−21a,21b−32)。商业化疫苗往往对不同血清型交叉性保护力较弱,有些欧洲猪场尝试用本场定制的自家苗免疫母猪,可为仔猪提供较好的母源保护,值得关注。

猪链球菌的耐药性呈日趋严重趋势,已经发现的四环素类耐药基因有核糖体保护蛋白基因tet(M)、tet(O)、tet(W)和tet(S)等;对酰胺醇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主要有fexA、fexB、floR、cfr和optrA等基因;对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主要包括甲基化酶基因ermB和外排泵基因mefA等。猪链球菌还通过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如原噬菌体、整合子、转座子、质粒和整合性接合元件(ICEs)等获得耐药性。这些元件可在不同细菌间转移,导致耐药性扩散。临床中有必要对发病猪群进行致病血清型的鉴定和药敏试验的测定,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本次发病猪场采集典型的保育病死猪样品,除了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没有检测分离到副猪格拉瑟菌和巴氏杆菌等,这可能与临床治疗用药有关。针对分离到的可能致病的猪链球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四环素类和泰妙菌素呈现耐药,临床要减少使用或不使用,避免浪费。对分离菌株敏感的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主要是阿莫西林和头孢噻呋)和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是马波沙星)可参照欧洲药品管理局的抗生素分类,将属于耐药性风险较高“B类”抗菌药物的头孢噻呋和马波沙星用于保育猪的治疗使用,将耐药性风险低的“D类”抗菌药物—阿莫西林用作产房猪群保健使用。


【版权声明】来源:张军 诗华猪业。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