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PRRS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PRRSV的高变异性和重组特性,这些株系的出现和传播增加了猪场管理的难度。疫苗接种是控制 PRRS 的关键策略之一,但由于 PRRSV 的高变异性,选择合适的疫苗株系至关重要。本文将通过几篇文章来详细总结PRRS的防控策略,第一篇《国内猪场PRRSV毒株汇总》,第二篇《PRRSV毒株临床匹配决策体系》,第三篇《PRRSV毒株匹配和选择策略》,第四篇《PRRS免疫程序优化方案与效果验证》,供广大养猪从业者参考。
国内 PRRSV 毒株的概况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PRRS)在国内猪场中高度流行,PRRSV 的遗传多样性显著,存在多种基因型和血清型。国内的 PRRSV 主要属于 PRRSV-2(北美型),但近年来 PRRSV-1(欧洲型)也有报道。以下是国内猪场中已识别的主要 PRRSV 毒株及其详细特征:
一、野毒(Wild-type strains)
野毒株是自然环境中存在的PRRSV毒株,通常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和遗传多样性。以下是详细分类和描述:
1、HP-PRRSV (L8.7):
起源与流行:2006年首次在中国爆发,主要分布于华东和华南地区,造成高死亡率疫情。
遗传特性:属于PRRSV-2第8谱系(L8.7)美洲型,Nsp2区域有30个氨基酸缺失。
临床表现:新生猪死亡率可达50%以上,引起严重呼吸道症状(如肺炎)和繁殖问题(如流产、死胎)。
流行强度:虽然通过疫苗控制有所缓解,但仍在部分地区零星爆发。
2、NADC30-like (L1.8):
起源与流行:起源于北美NADC30株,2013年左右传入中国,广泛分布于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
遗传特性:属于PRRSV-2第1谱系(L1.8),常见亚型为L1C,ORF5基因中111+1+19氨基酸缺失。
临床表现:主要引起育肥猪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促,繁殖问题较轻。
流行强度:感染率高,部分猪场达17.54-53.33%(Prevalence and genetic evolution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in commercial fattening pig farms in China)。
3、NADC34-like (L1.5):
起源与流行:起源于北美NADC34株,2017年在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和华北地区首次报道,近年西南地区(如四川)也有传播。
遗传特性:属于PRRSV-2第1谱系(L1.5),ORF5基因中100+1+11氨基酸缺失。
临床表现:中至重度呼吸道症状,母猪可能出现流产和死胎,致病性较高。
流行强度:在某些猪场检出率达20-30%(High Pathogenicity of a Chinese NADC34-like PRRSV on Pigs)。
5、CH-1a相关株 (L8):
起源与流行:1996年在中国首次分离,主要见于华东和华南的中小型猪场。
遗传特性:属于PRRSV-2第8谱系,与HP-PRRSV同属,但无30个氨基酸缺失。
临床表现:轻度繁殖和呼吸道症状,致病性较低。
流行强度:随着HP-PRRSV和NADC30-like的流行,影响减少,检出率通常低于10%。
6、PRRSV-1 (欧洲型):
起源与流行:2014年左右在中国福建、广东等地首次报道,主要见于进口种猪场。
遗传特性:属于PRRSV-1,与PRRSV-2同源性仅60%,遗传稳定性较高。
临床表现:轻至中度繁殖和呼吸道症状,死亡率较低。
流行强度:检出率低于5%,需警惕与PRRSV-2的共同感染。
7、QYYZ-like:
起源与流行:属于PRRSV-2第3.5亚谱系,2018-2021年主要分布于中国中南部,24个分离株中仅1个来自北部。
遗传特性:全基因组长度15,008-15,316 nt,Nsp2区域有特征性插入或缺失,13个毒株在468-518 aa间有额外缺失。
临床表现:致病性因株而异,部分毒株如TJnh2021对仔猪致病性高,40%死亡率。
流行强度:中南部地区广泛分布,需关注其重组潜力。
8、GM2:
起源与流行:2010年左右在中国南部首次报道,属于PRRSV-2第3谱系(QYYZ-like)。
遗传特性:RespPRRS MLV疫苗株(Accession no. AF066183)与QYYZ毒株的重组,GP5蛋白有H→Y(第38位)和L→S(第39位)突变。
临床表现:致病性相对较低,可能引起轻度呼吸道和繁殖问题。
流行强度:常用于研究PRRSV的遗传多样性和重组事件。
9、TJnh2021:
起源与流行:2021年在中国检测到,是IA/2014/NADC34与QYYZ的重组株。
遗传特性:属于重组毒株,具有高致病性。
临床表现:对仔猪致病性高,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厌食和肺部病变。
流行强度:需密切监测其传播情况。
10、重组毒株:
起源与流行:如QJLY-2019、HN201605,由HP-PRRSV、NADC30-like和NADC34-like之间重组,常见于河南、山东等地。
遗传特性:重组株遗传标记多样,需全基因组测序确认,可能包含不同谱系的ORF5和NSP2片段。
临床表现:症状因重组株不同而异,可能轻至重度,死亡率变化较大。
流行强度:检出率逐渐上升,部分猪场达10-20%。
二、疫苗毒株(Vaccine strains)
疫苗毒株是通过人工减毒或其他方法制备的,用于预防和控制PRRSV感染。以下是详细分类和描述:
1、JXA1-R:
起源与应用:来源于高度致病性JXA1,通过连续体外传代减毒,属PRRSV-2第8谱系。
保护效果:对同源毒株(HP-PRRSV)提供保护,对异源毒株(如NADC30-like)保护有限。
使用范围:广泛用于中国猪场控制HP-PRRSV。
2、VR2332:
起源与应用:1992年美国分离的美洲型经典毒株,是全球首个蓝耳病疫苗(勃林格公司)的种毒株16。
保护效果:与国内经典疫苗株R98的同源性高达99.5%1,但与国内野毒株(如CH-1a)亲缘关系较远
使用范围:对同源或异源强毒感染的保护率约63.6%,但免疫后需较长时间(15周)才能产生中和抗体。主要用于种猪群免疫,可降低妊娠母猪流产率和仔猪死亡率,但对高致病性毒株保护力有限。安全性高,无排毒风险,适合稳定猪场
3、CH-1R:
起源与应用:来源于CH-1a,属PRRSV-2第8谱系。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如JXA1-R株)的亲本毒株,与VR2332同源性约92%
保护效果:对NADC30-like毒株有较好保护,优于某些HP-PRRSV疫苗。
使用范围:中国猪场常用疫苗。
4、HuN4-F112:
起源与应用:来源于高度致病性HuN4,属PRRSV-2第8谱系。
保护效果:对HP-PRRSV提供保护,但对重组毒株保护有限。
使用范围:中国猪场疫苗。
5、TJM-F92:
起源与应用:来源于高度致病性PRRSV,Nsp2区域360个核苷酸缺失减毒,属PRRSV-2第8谱系。
保护效果:对某些NADC30-like毒株(如FJ1402)提供部分保护,但非完全异源保护。
使用范围:中国猪场常用疫苗。
6、SD-R:
起源与应用:新型疫苗候选株,来源于NADC30-like PRRSV,属PRRSV-2第1谱系。
保护效果:对HP-PRRSV、NADC30-like、NADC34-like和HP-like PRRSV提供广泛交叉保护。
使用范围:潜在的未来疫苗,实验中显示减少临床症状和病毒载量。
总结与讨论
国内猪场中的 PRRSV 毒株主要包括 HP-PRRSV(L8.7)、NADC30-like(L1.8)、NADC34-like(L1.5)、CH-1a 相关株(L8)、PRRSV-1 以及多种重组株。这些毒株在遗传特性、临床表现和流行区域上差异显著,HP-PRRSV 以高死亡率著称,NADC30-like 和 NADC34-like 则以呼吸道症状为主,重组株的出现进一步复杂化了疾病控制。
猪场需通过 RT-PCR、ORF5 测序等实验室诊断,结合区域流行情况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疫苗(如 JXA1-R 对 HP-PRRSV,CH-1R 对 NADC30-like)并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以有效控制 PRRS。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