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奶期是养殖过程中的“生死关”,此阶段仔猪从依赖母乳过渡到独立采食,生理和环境双重变化下,易出现消瘦、喘气等问题,若管理不当,不仅会导致生长停滞,还可能引发高死亡率,直接影响养殖效益。本文针对仔猪断奶期常见问题,拆解三大核心诱因及对应解决方案,帮助养户科学规避风险。

一、问题一:断奶应激综合征——“环境与心理剧变”引发的生理紊乱

断奶应激是仔猪断奶后出现消瘦、喘气的首要诱因,约70%的断奶仔猪问题与应激直接相关。此阶段仔猪面临“三重剧变”:母子分离导致心理应激、圈舍更换引发环境应激、采食方式从哺乳转为吃料导致生理应激,三者叠加易引发机体代谢紊乱。

1. 典型表现

- 采食骤降:断奶后1-2天内采食量下降30%-50%,部分仔猪甚至拒食,导致能量摄入不足,快速消瘦;

- 呼吸异常:出现间歇性喘气、腹式呼吸,尤其在活动后症状加重,严重时伴随精神沉郁、卧地不起;

- 免疫力下滑:应激导致皮质醇升高,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易继发其他疾病。

2. 应对措施

- 环境过渡,减少不适:断奶前3天将仔猪转移至预适应圈舍(与原圈环境相似,温度保持26-28℃,湿度60%-70%),避免断奶后立即更换陌生环境;同时保持圈舍安静,禁止频繁驱赶、噪音干扰,给仔猪适应期。

- 渐进式断奶,降低心理应激:采用“逐步减乳法”,断奶前5-7天开始减少哺乳次数(从每天4-5次减至1-2次),让仔猪逐渐适应母子分离,避免突然断奶引发的强烈应激。

- 控制并群,减少争斗:断奶后并群需按“大小一致、强弱分开”原则,每群10-15头,避免因争抢空间、饲料引发打架;可在圈舍内放置玩具(如橡胶球)分散注意力,减少应激行为。

二、问题二:营养供给失衡——“饲料衔接不当”导致的生长停滞

母乳与饲料在营养成分、消化难度上差异显著,若断奶后饲料更换过急、配比不合理,易导致仔猪消化不良、营养吸收障碍,进而出现消瘦,长期营养不足还会降低机体抵抗力,诱发喘气等继发问题。

1. 典型表现

- 消化异常:仔猪出现腹泻(粪便呈黄色稀便,带未消化饲料颗粒)、便秘交替,采食后腹部鼓胀;

- 生长迟缓:断奶后1-2周体重不增反降,毛色粗糙无光泽,与健康仔猪体重差距逐渐拉大;

- 喘气伴随营养不良:因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仔猪呼吸无力,活动后喘气加重,且恢复缓慢。

2. 应对措施

- 饲料“渐进过渡”,避免肠胃刺激:断奶前3天开始,在母乳旁添加少量断奶专用料(高蛋白、易消化,含乳清粉、鱼粉等成分),让仔猪熟悉饲料味道;断奶后7-10天内,按“20%→40%→60%→80%→100%”的比例,逐步用断奶料替换原母乳期补料,给肠胃适应时间。

- 选对断奶料,满足营养需求:优先选择仔猪专用断奶浓缩料或全价料,要求粗蛋白含量18%-20%、赖氨酸1.0%-1.2%,且添加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和益生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帮助消化吸收,减少肠道不适。

- 科学饲喂,保证摄入:断奶后1-2周内采用“少量多次”饲喂法,每天喂5-6次,每次饲喂量以仔猪30分钟内吃完为宜,避免饲料残留变质;同时保证充足清洁饮水,可在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电解多维,补充能量和微量元素,缓解应激。

三、问题三:疾病易感风险升高——“免疫力空窗期”诱发的感染问题

断奶后仔猪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母乳中获得的母源抗体逐渐消失,进入“免疫空窗期”,此时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圆环病毒、链球菌等)易入侵,引发呼吸道或全身性感染,表现为消瘦、喘气等症状,若延误治疗,易发展为重症。

1. 典型表现

- 呼吸道症状突出:除喘气外,伴随咳嗽、流鼻涕(清涕或脓性涕),部分仔猪体温升高至39.5-40.5℃;

- 全身性症状:精神萎靡,眼睛分泌物增多,皮肤苍白或发黄,严重时出现关节肿胀、腹泻,死亡率升高;

- 常见致病原:支原体肺炎(喘气为主,无发热或低热)、圆环病毒病(消瘦+呼吸困难+皮肤苍白)、副猪嗜血杆菌病(喘气+关节肿+发热)。

2. 应对措施

- 提前免疫,筑牢防线:根据猪场流行病史,在仔猪断奶前1-2周完成关键疫苗接种,如支原体肺炎疫苗、圆环病毒2型疫苗;若猪场细菌性疾病高发,可在断奶前3天给仔猪口服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氟苯尼考,需遵医嘱,避免滥用),进行预防性用药。

- 强化环境消毒,减少病原:断奶前后每周对圈舍进行2次彻底消毒,选用复合醛类、过硫酸氢钾等广谱消毒剂,重点消毒地面、食槽、饮水器(避免消毒残留,消毒后用清水冲洗食槽和饮水器);及时清理粪便、尿液,保持圈舍干燥,降低病原滋生环境。

- 早期干预,对症治疗:发现仔猪出现消瘦、喘气症状,立即隔离观察,通过体温测量、症状判断初步排查病因:若为支原体肺炎,可选用泰妙菌素、多西环素等敏感药物,按体重精准给药;若伴随发热、关节肿,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可联用氟苯尼考与阿莫西林,同时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治疗期间保证仔猪单独饲养,提供易消化饲料,促进恢复。

结语:断奶期管理“预防大于治疗”,综合管控是关键

仔猪断奶期的消瘦、喘气问题,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应激、营养、疾病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养户需跳出“只治不防”的误区,从“环境适应、营养衔接、疾病防控”三方面入手,通过渐进式过渡、科学饲喂、提前免疫等措施,帮助仔猪平稳度过断奶期。记住,断奶后1-2周的管理质量,直接决定仔猪后期的生长速度与成活率,守住这一关键期,才能为后续育肥打下坚实基础,提升整体养殖效益。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