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猪场近期遇到个棘手问题:母猪产后突然“犯病”,先是体温飙到41.5℃以上,呼吸急促、不吃料,全身皮肤发红;产道还排出黄红色秽浊物,感染得厉害。更糟的是,生下的小猪也有败血症状,根本不吃奶。一开始按“产后败血症”治了7天,病情暂时控制住,但停药后立马反弹——体温又上来了,皮肤从发红变成局部发绀(两耳、腹底、臀部最明显),母猪走路晃悠,后肢起卧困难,还总爱喝水,小便赤黄像“酱色”,大便干得像“算盘子”。
后来专家重新会诊,结合实验室检查(采血姬姆萨染色后,在暗视野下看到红细胞表面有球形、棒状的虫体滚动),才发现是败血症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调整方案后加了抗附红细胞体的药,两天就见好转,五天后大部分母猪恢复正常,仅1头因感染过重心衰死亡。
先分清:这“混合感染”有啥典型表现?
要早发现,得盯紧这几个阶段的症状:
- 初期(产前产后发病):体温骤升(41.5℃+),不食喜卧,呼吸快;皮肤发红,分娩时无力,易产死胎、弱仔,甚至产期推迟;产后产道感染重,持续排黄红色腥臭分泌物。
- 中后期:皮肤从发红转为局部紫绀(耳、颈下、腹底、臀部最明显);四肢无力、走路摇摆,严重时后躯轻瘫;小便赤黄似“酱色”(附红细胞体破坏红细胞导致),大便干硬成“算盘子”;部分还会伴乳房炎、阴户水肿。
- 后期:皮肤苍白、黄疸、贫血(红细胞大量被破坏),若没及时补能,很快因心衰死亡。
剖检+实验室诊断:揪出“真凶”的关键
光看症状不够,得靠检查确诊:
- 剖检变化:死猪血液色淡黑且稀薄,皮下脂肪轻度黄染;淋巴结(颌下、腹股沟、肠系膜)苍白水肿;肝肿大呈黄棕色,胆囊充满黑黄色胶样胆汁;脾肿大变软,肾肿大呈土黄色(有针尖大出血点);子宫内有大量秽浊腐败物,直肠里堵着干枯粪球。
- 实验室诊断:耳静脉采血,姬姆萨染色后高倍暗视野观察——能看到血浆里或红细胞表面有球形、椭圆形、棒状的“闪光体”,虫体还会上下左右滚动,甚至围着红细胞不规则运动(这是附红细胞体的典型特征)。
精准治疗:分三步,抗感染+杀附红+调机体
混合感染得“双管齐下”,光治败血症或单杀附红体都不行,按这三步来:
第一步:补体液+强抗感染,稳住基础
败血症的核心是细菌入血引发全身感染,附红细胞体又会加重机体损耗,先得“保命”:
- 静脉补液:10%葡萄糖酸钙30~60毫升+250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耳静脉缓慢静注(补钙防抽搐,补糖供能);
- 抗菌消炎:双黄连30~50毫升溶解阿莫西林钠,混到500毫升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里静脉滴注(双黄连抗病毒、阿莫西林抗细菌,覆盖混合感染)。
第二步:针对性杀附红细胞体,断“病根”
这是之前漏的关键一步,用对药才能控反弹:
- 三氮脒肌注:按每公斤体重5~10毫克,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分点肌注(专门杀附红细胞体的核心药);
- 配合多西环素:颈部另一侧肌注10%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10~20毫升(增强抗附红体效果,还能辅助抗菌);
- 以上两种药每天1次,连打3天。
第三步:后期调补,帮机体“回元气”
体温正常、但精神食欲还没恢复的,得重点补血、开胃、通便:
- 补血:猪后腿内侧深部肌注普血素5~10毫升/头(补充红细胞,改善贫血);
- 开胃促消化:颈部另一侧肌注复合VB10~15毫升(促食欲)+比赛可灵5~8毫升(通便,缓解便秘);
- 拌料加“附红清套餐”,巩固抗附红体效果,预防复发。
这些“坑”千万别踩!(关键注意事项)
1. 别乱冲子宫! 产后产道感染时,母猪因发烧、出汗已元气大伤,抵抗力差,冲洗子宫会让炎症扩散,反而加重败血症。不如靠静脉输糖、补钙+抗生素,既能补体液,又能全身抗感染,比局部冲洗管用。
2. 别漏诊附红体! 附红体病症状容易“藏”在败血症里(比如皮肤发红、发烧很像败血症),但它有个典型信号:小便“酱色”、后期皮肤苍白黄疸,发现这些要及时做实验室检查,别只按败血症治,否则停药就反弹。
3. 后期补能别忽视!红细胞被附红体破坏后,机体贫血、能量不足,就算感染控制了,没及时补血、补营养,也可能因心衰死亡。所以体温正常后,补血、健胃、供能得跟上。
总的来说,母猪产后这两种病“联手”来袭并不可怕,关键是早发现(盯紧皮肤变化、小便和粪便)、早确诊(结合实验室检查),治疗时“抗感染+杀附红体+调机体”三管齐下,再避开冲洗子宫这类误区,就能大概率稳住病情,减少损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