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控制蛋禽开产体重、光照时间和饲料营养是实现蛋鸡高产稳产、延长产蛋高峰期、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关键。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三个指标的控制要点、它们对产蛋高峰的影响以及如何综合管理以实现最佳效益:
 一、 开产体重
 1. 控制目标与合理范围:
 目标: 在目标开产日龄(通常为18-20周龄,具体视品种而异)达到品种推荐的标准开产体重。不同品种差异较大(如褐壳蛋鸡开产体重通常1.5-1.7kg,白壳蛋鸡1.3-1.5kg)。
 均匀度: 比平均体重本身更重要的是鸡群体重的均匀度。理想状态下,80-85%以上的鸡只体重应在平均体重±10%的范围内。均匀度高意味着鸡群发育一致,能同时进入产蛋期,形成整齐、高峰值高且持续时间长的产蛋曲线。
 2. 如何合理控制: 
 育雏育成期管理:
 定期称重: 从4周龄开始,每周或至少每2周对鸡群(1-2%的样本,分笼随机抽取)进行称重,计算平均体重和均匀度。
 分群管理: 根据称重结果,及时将体重过轻、达标和过重的鸡分群饲养。对体重轻的鸡群提供营养浓度更高(如增加能量、蛋白)或延长采食时间的饲料;对体重过重的鸡群适当限饲(定量或限时)或降低饲料能量浓度。
 饲料营养调控: 育雏期(0-6周)提供高蛋白(18-20%)、高能量饲料支持快速生长和骨架发育。育成期(7周-开产前)要控制生长速度,防止过肥。降低饲料能量和蛋白水平(蛋白14-16%),增加粗纤维含量(如添加麸皮),但要保证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赖氨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平衡供应,确保器官(特别是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
 饲喂空间与饮水: 提供充足的采食和饮水位置,确保所有鸡只都能同时、方便地获取饲料和水,减少竞争压力,提高均匀度。
 监测与调整: 持续监测体重增长曲线,与品种标准曲线对比。如果偏离目标,及时分析原因(饲料营养、疾病、密度、环境、管理等)并调整饲喂策略。
 3. 对产蛋高峰的影响:
 体重过轻:
 * 开产延迟。
 * 蛋重小,初期产蛋率上升缓慢。
 * 高峰期峰值低,持续时间短。
 * 鸡只体质弱,抗病力差,死淘率高。
 体重过重/过肥:
 * 可能早产(但蛋小、质量差)。
 * 产蛋高峰期峰值可能达到,但高峰期持续时间显著缩短。
 * 脂肪肝综合征、脱肛、猝死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风险增加,死淘率上升。
 * 饲料转化率降低,成本增加。
 均匀度差:
 * 开产时间分散,产蛋率上升缓慢且不规则。
 * 难以形成集中、高而持久的产蛋高峰(高峰平台期短)。
 * 管理困难,难以提供统一的最佳营养和环境。
 * 总体生产性能低下且不稳定。
 二、 光照时间
 1. 控制原则:
 育雏育成期(0-18周龄左右):恒定或逐渐减少光照时间(通常8-10小时),光照强度也可逐渐降低。目的是抑制性成熟,让鸡只专注于体躯和骨骼发育,避免早产。
 开产前刺激期(通常18-20周龄开始):当鸡群体重达到标准开产体重的80-90%且均匀度良好时,开始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和/或强度,以刺激性成熟。这是启动产蛋的关键信号。
 产蛋期: 达到目标光照时间(通常14-16小时)后,保持恒定。光照时间和强度在一天内必须稳定,避免忽长忽短、忽明忽暗,否则会严重干扰产蛋节律,导致产蛋下降甚至换羽。
 2. 如何合理控制:
 制定精确的光照程序: 根据鸡舍类型(密闭式/开放式)、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品种推荐方案,制定详细的光照计划,包括起始刺激周龄、每周增加时长(通常每次增加30-60分钟)、最终光照时长(14-16小时)、光照强度(产蛋期通常10-20勒克斯,育成期可低至5勒克斯)。
 密闭式鸡舍: 完全人工控制,最容易执行精确程序。
 开放式鸡舍: 需结合自然光照。育成期自然光照时间过长时,需用遮黑设施(窗帘)来缩短总光照时间至目标值。开产刺激期,如果自然光照不足目标值,需在早晚进行人工补光。
 使用定时器: 确保光照开关时间精确、恒定。
 定期检查和清洁灯泡: 保证光照强度达标且均匀分布。
 3. 对产蛋高峰的影响:
 刺激过早/过猛:
 * 在体重未达标时刺激开产,导致早产(蛋小、质量差、脱肛多)。
 * 鸡体储备不足,高峰期峰值低且维持时间短,死淘率高。
 刺激过晚/不足:
 * 开产延迟,产蛋高峰到来晚,影响整体产蛋量。
 * 体重可能超标,增加过肥风险,影响高峰期表现。
 光照不稳定(时间/强度变化):
 * 引起应激,导致产蛋率波动甚至急剧下降。
 * 可能诱发非季节性换羽,中断产蛋高峰。
 合理的光照程序:
 * 在鸡体充分发育成熟后适时刺激,确保鸡群同步、整齐开产。
 * 是达到高而持久产蛋高峰的必要环境条件。
 三、 饲料营养 
 1. 控制要点(分阶段精准营养):
 育雏期 (0-6周): 高蛋白(18-20%)、高能量、高氨基酸水平。支持快速生长、免疫器官和骨架发育。钙磷比例合适(约2:1)。
 育成期 (7-开产前约2周):控制能量和蛋白水平(蛋白14-16%),限制脂肪沉积,促进骨骼和生殖系统发育。保证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尤其脂溶性维生素A/D3/E、B族)、微量元素(锰、锌、硒等)和常量元素(钙磷)的充足与平衡。此阶段重点是控制生长速度,避免过肥。
 预产期/开产过渡期 (通常开产前2周-产蛋率5%): 逐步更换为产蛋前期料(或预产料)。显著提高钙水平(从育成期的1%左右提高到2.25-2.5%甚至更高,为蛋壳形成储备),适度提高蛋白(16-17%)和能量水平,增加氨基酸(特别是蛋氨酸、赖氨酸)供应,满足生殖系统快速发育和初产蛋的营养需求。石粉(钙源)的添加时机和方式很关键,需逐步增加,避免换料应激和腹泻。
 产蛋高峰期 (产蛋率>85%至高峰结束):提供营养浓度最高的产蛋高峰期料。高能量、高蛋白(16.5-18.5%)、极高的氨基酸水平(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等)、高钙(3.8-4.2%以上,随蛋重增加可能需要更高)、充足的磷(有效磷0.4-0.45%)、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VD3促进钙吸收、VE/Se抗氧化、VB12/叶酸等)和微量元素。此阶段营养的精准供给是维持高峰峰值和持续时间的关键。
 产蛋后期 (高峰过后至淘汰): 根据产蛋率、蛋重、蛋壳质量和鸡群状态,可适度降低蛋白和氨基酸水平(防止蛋过大导致破蛋率高和脱肛),但钙水平仍需保持高位(4.0%以上)。关注肠道健康、脂肪代谢和骨骼强度。
 2. 如何合理控制:
 选用优质原料: 保证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率。
 精准配方: 根据品种、日龄、产蛋阶段、采食量、环境温度、健康状况等因素,使用科学的营养标准(如NRC, 育种公司指南)进行配方。
 关注关键营养素:
 * 能量: 是产蛋的基础,影响采食量和整体生产性能。冬季需适当提高能量浓度。
 * 氨基酸: 特别是蛋氨酸和赖氨酸,是产蛋和蛋重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按可消化氨基酸(而非粗蛋白)配比更科学、更经济。高峰期必须满足其最大需求。
 * 钙: 蛋壳的主要成分。高峰期需求巨大。颗粒钙(如石粉)和粉状钙(如贝壳粉)结合使用效果更佳,前者提供夜间蛋壳形成所需的缓释钙源。钙磷比例(约12:1)很重要。
 * 磷: 关注有效磷(非植酸磷)。与钙共同作用形成骨骼和蛋壳。
 *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参与几乎所有代谢过程,对免疫力、蛋壳质量、生殖功能至关重要。预混料质量是关键。
 保证采食量: 营养浓度需与鸡只的采食量相匹配。高温季节采食量下降时,需提高日粮营养浓度(尤其是能量、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确保饮水充足、新鲜、清洁(水质影响采食和健康)。
 平稳过渡: 更换饲料(如育成料转产蛋料)时需有5-7天的过渡期,逐步增加新料比例,减少应激。
 定期检测与调整: 定期检测饲料营养指标(如粗蛋白、钙磷、水分)、监测生产性能(产蛋率、蛋重、采食量、死淘率)和蛋品质(蛋壳强度、颜色、哈氏单位)。根据结果及时微调配方。关注原料价格变化,在保证营养前提下优化成本。
 3. 对产蛋高峰的影响:
 营养不足(能量、蛋白、氨基酸、钙、关键维生素/微量元素):
 * 开产延迟,产蛋高峰上升缓慢。
 * 高峰期峰值低,持续时间短。
 * 蛋重小,蛋壳质量差(破蛋、软壳蛋增多)。
 * 鸡体消耗自身储备,体质下降,死淘率升高。
 营养过剩或不平衡:
 * 能量/蛋白过剩: 育成期导致过肥,影响高峰期表现;产蛋期增加脂肪肝风险,饲料成本增加。
 * 钙不足: 蛋壳质量差,高峰期易发笼养蛋鸡疲劳症。
 * 钙过量(尤其育成期): 损害肾脏,影响磷吸收。
 * 氨基酸不平衡: 即使粗蛋白达标,关键氨基酸不足仍会限制产蛋率和蛋重;过量则浪费成本、增加氮排放。
 * 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 导致特异性缺乏症(如VD3缺乏导致软壳蛋、佝偻病;VE/Se缺乏导致繁殖障碍、免疫力下降),间接或直接影响产蛋高峰。
 营养精准供给:
 * 确保鸡群在开产时具备良好的营养储备。
 * 为产蛋高峰期的巨大营养需求提供充足、平衡的供应。
 * 是达到高峰高峰值、维持高峰持久性的物质基础。
 四、 综合管理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1. 协同作用: 开产体重、光照、营养三者密不可分,必须协同管理:
 * 良好的体重和均匀度是鸡群能有效响应光照刺激和利用高效营养的基础。
 * 合理的光照程序在恰当的时机(体重达标后)激发产蛋潜能。
 * 精准的阶段性营养供给为体重控制、器官发育、产蛋启动和高峰维持提供保障。
 * 任何一方面的失误都可能抵消其他方面的努力。
 2. 实现高产稳产、延长高峰期的关键:
 育成期打基础: 核心是控制体重、提高均匀度、保证骨骼和生殖系统发育。这是整个产蛋周期成功的基础。
 开产期平稳过渡: 适时光照刺激 + 预产期营养调整(重点补钙),确保整齐开产。
 高峰期精益管理:提供最高品质、最精准的产蛋高峰期营养(尤其是氨基酸和钙),维持稳定适宜的环境(温度、通风、光照恒定),减少一切应激(免疫、噪音、人员变动等),严密监控健康(预防传染病、寄生虫、代谢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