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怀孕期”是决定产仔数、仔猪活力的核心阶段——养得好,每窝多产1-2头健仔,弱仔率降一半;养不好,可能出现受精卵早期死亡、胎儿发育停滞,甚至流产。结合一线经验,怀孕母猪饲养只需抓牢“两个关键时间点、三类核心营养、一套灵活饲养法”,就能让产仔率和仔猪质量双提升。
一、盯紧“两个黄金期”:别让胎儿“悄无声息”流失
胎儿发育有两个“脆弱又关键”的阶段,这两个时期的管理直接决定“最终能保住多少仔猪”,也是多数猪场容易忽视的“产仔率漏洞”。
1. 妊娠前20天:“受精卵定植期”,别用“毒料”和“乱喂”伤胎
为什么关键?
母猪配种后,受精卵会在输卵管移动,15天左右定植在子宫角并形成胎盘——这个阶段的受精卵像“刚扎根的幼苗”,对外界刺激极敏感:发霉饲料、营养失衡、应激都可能导致受精卵死亡(每死1个受精卵,就少1头仔猪)。
具体怎么做?
- 绝对禁喂“有毒饲料”:发霉玉米(含黄曲霉毒素)、变质豆饼、未脱毒的棉籽饼(含棉酚)一律不能喂——黄曲霉毒素哪怕微量,也会让胎盘中毒坏死,导致30%以上受精卵死亡;
- 营养“求全不求多”:别以为“刚配种要多喂”——这时候胎儿很小,母猪每天喂1.8-2kg全价料即可(能量别太高,避免母猪过肥),但必须加“2%骨粉+1%鱼粉”(补充钙、磷和优质蛋白),再喂少量青绿饲料(如苜蓿,补充维生素);
- 减少应激“别折腾”:配种后别转群、别混栏(打架应激会让母猪体内激素紊乱,导致受精卵脱落),猪舍保持安静(避免突然巨响),温度控制在18-21℃(高温会降低母猪采食量,影响受精卵营养供应)。
2. 妊娠90天-产前3天:“胎儿猛长期”,营养不够就“弱仔扎堆”
为什么关键?
妊娠前80天,胎儿体重仅占出生重的30%;但90天后,胎儿进入“疯长模式”——每天增重100g以上,出生前3天体重能占70%!这时候营养跟不上,仔猪会“抢营养”,导致弱仔(出生重低于1kg)增多,甚至出现“死胎”。
具体怎么做?
- “短期优饲”猛补营养:从90天开始,每天给母猪增喂1kg精料(比如玉米+豆饼混合料),或在饲料里加5%-6%的植物油(如玉米油)——试验显示,这样能让仔猪初生重提高10%-12%,每窝多1-2头健仔;
- 重点补“蛋白质+矿物质”:每天加0.5kg鱼粉(优质蛋白,胎儿肌肉发育的关键)、3%贝壳粉(钙含量高,防仔猪软骨),再喂1kg胡萝卜(补充维生素A,提升仔猪视力和活力);
- 控量别“喂太饱”:产前3天适当减料(每天喂2.5kg即可),避免母猪过肥导致难产,但不能停喂——减料是为了让肠道空出空间,方便胎儿娩出。
二、抓牢“三类核心营养”:胎儿缺啥补啥,别等“发育差了再补”
怀孕母猪的营养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精准匹配胎儿需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缺一样,都会影响产仔质量:蛋白质不够,胎儿“长不大”;矿物质不够,仔猪“腿软”;维生素不够,母猪易流产。
1. 蛋白质:选“优质蛋白”,别用“廉价替代品”
胎儿需要它做什么?
蛋白质是胎儿肌肉、内脏的“建筑材料”,尤其是妊娠后期,胎儿每天需要200g以上蛋白质,若供应不足,仔猪出生后瘦弱、免疫力差。
怎么补才对?
- 优先用“动物蛋白”:鱼粉(粗蛋白60%以上)、血粉比豆饼(植物蛋白)更易吸收,每天加0.3-0.5kg鱼粉(比单喂豆饼,仔猪初生重高8%);
- 避免“蛋白单一”:饲料里搭配20%豆饼+10%花生饼,再加点发酵豆渣(含益生菌,帮助母猪消化蛋白),别长期单喂一种蛋白饲料(易导致氨基酸失衡)。
2. 矿物质:钙、磷、硒“一个不能少”,防仔猪“软骨+白肌病”
胎儿需要它做什么?
钙和磷是胎儿骨骼发育的“核心”,缺了仔猪出生后腿软站不稳;硒能提升胎儿免疫力,缺硒易出现“白肌病”(肌肉发白坏死)。
怎么补才对?
- 钙磷“1:1.5”搭配:每天加2%骨粉(钙磷都有)+1%石粉(补钙),别单喂石粉(只补钙不补磷,胎儿骨骼发育不均衡);
- 补硒“看地区”:缺硒地区(如东北、西北),在妊娠80天时给母猪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E”(每头10ml),或饲料里加0.3mg/kg硒(别过量,硒有毒性);
- 加“食盐”促吸收:每天加0.3%食盐(10kg料加30g),帮助母猪吸收矿物质(但别多,过量会导致母猪饮水过多,增加肾脏负担)。
3. 维生素:青绿饲料“最划算”,防母猪“流产+仔猪畸形”
胎儿需要它做什么?
维生素A防仔猪瞎眼、畸形;维生素E(生育酚)防母猪流产;维生素B族促进胎儿神经发育,缺了仔猪出生后迟钝。
怎么补才对?
- 每天喂“青绿饲料”:苜蓿、黑麦草、南瓜(每天1-2kg)比喂维生素添加剂更划算——青绿饲料含天然维生素,还能促进母猪肠道蠕动(防便秘);
- 冬季“加添加剂”:没有青绿饲料时,饲料里加“复合维生素”(按说明书加,别过量),重点补维生素E(每kg料加30mg)和维生素A(每kg料加8000IU);
- 别喂“老黄叶”:青绿饲料要选新鲜的,发黄、腐烂的别喂(可能含亚硝酸盐,导致母猪中毒)。
三、饲养方式“因猪而异”:经产猪、青年猪、瘦母猪“各有吃法”
不同母猪的“底子”不一样,不能用一套方法喂到底——体瘦的经产母猪要“先补后控”,青年母猪要“边长身体边保胎”,哺乳期妊娠母猪要“奶仔保胎两不误”。
1. 经产母猪:“看膘喂”,瘦了早补,肥了控料
- 体瘦经产母猪(配种时膘情低于6成,肋骨明显):配种前10天就开始“加料”——每天喂2.5kg料,加0.5kg豆饼,直到配种后20天(恢复到7成膘),之后按正常量喂(2-2.2kg/天),妊娠后期再优饲;
- 膘情适中经产母猪(7成膘,摸不到肋骨但有肉):妊娠前80天“低营养喂”(每天2kg料,多喂青粗饲料),别让母猪过肥(过肥会导致胎盘血液循环差,胎儿缺氧),90天后再增料优饲。
2. 青年母猪(第1-2胎):“边长身体边保胎”,全程“逐步加料”
青年母猪自己还在长(体重没到成年猪的80%),既要供自己生长,又要养胎儿,不能“省料”:
- 妊娠前30天:每天喂2.2kg料(比经产母猪多0.2kg);
- 30-80天:每天喂2.4kg料,加1%骨粉(青年母猪本身也需要钙长骨骼);
- 90天后:每天喂3kg料+0.5kg鱼粉,保证“自身+胎儿”双重营养。
3. 哺乳期妊娠母猪(带仔时又配种):“奶仔+保胎”双兼顾,别让“奶挤了胎的营养”
这类母猪最“辛苦”(一边喂奶一边怀孕),营养必须“加倍给”:
- 带仔期间:每天喂3.5-4kg料(比普通哺乳母猪多0.5kg),加10%植物油(提升能量);
- 仔猪断奶后:别突然减料(会导致母猪应激),先每天喂3kg料,1周后按正常妊娠母猪喂,90天后再优饲。
总结:3招核心就是“抓时间、补对营养、灵活喂”
怀孕母猪饲养不用复杂,记住:
- 前20天“稳”(别乱喂、别应激),90天后“补”(短期优饲增营养);
- 蛋白用鱼粉、矿物质加骨粉、维生素靠青料;
- 经产猪看膘喂,青年猪多喂点,哺乳妊娠猪加倍补。
把这3点落到实处,母猪产仔率能提15%以上,仔猪出生重多0.2-0.3kg,后期好养不生病,养殖效益直接上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