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发情是猪场繁殖链的“起点”——若母猪久不发情,会直接导致空怀期延长、产仔间隔拉大,每头空怀母猪每月至少多消耗300元饲料成本,严重时甚至因繁殖性能低下被淘汰,拖累猪场整体效益。不少养殖户面对不发情母猪,要么依赖激素催情(成本高且可能影响后续繁殖),要么束手无策。其实,无需复杂设备或高额投入,通过9个实用催情法,就能有效唤醒母猪发情本能。这些方法立足自然生理规律,操作简单易落地,多数猪场实践反馈可使发情率提升20%-30%

一、光线催情:用“光照密码”调动机体发情信号

原理:光照是调控动物内分泌的“天然开关”。母猪松果体对光照敏感,强光、长光照可抑制褪黑素分泌,间接促进垂体分泌促卵泡生成素(FSH),刺激卵巢发育和卵泡成熟,进而诱导发情。实践显示,冬季光照不足时,补充光照的母猪比自然光照组发情率高15%-20%

操作要点:

- 光照强度:用40-60瓦白炽灯(或LED灯),悬挂高度距地面1.8-2米,保证猪舍每平方米光照强度不低于30勒克斯(人站在猪舍中央能清晰看清报纸文字为宜)。

- 光照时间:每天光照总时长增至14-16小时(自然光照+人工补光),比如冬季自然光照仅8小时,可在早6-8点、晚17-21点补光,避免突然增光(每天延长0.5-1小时,3天过渡到目标时长,减少应激)。

- 注意:避免强光直射母猪眼部(可加装灯罩散射光线);定期清洁灯泡(灰尘会降低30%光照强度);此法尤其适合冬季、阴雨天或密闭猪舍的母猪。

二、倒圈催情:陌生环境“激活”发情本能

原理:母猪对环境变化敏感,陌生圈舍的新气味、新空间会刺激其神经中枢,打破“环境适应导致的发情抑制”(长期在固定圈舍易因“舒适区效应”降低繁殖活跃度)。同时,倒圈过程中的轻微应激可促使机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间接调节生殖激素分泌。

操作要点:

- 倒圈时机:针对超过断奶后10天未发情的母猪,或后备母猪达适配年龄(8-10月龄)未发情者。

- 操作方法:选择相邻但未住过的空圈(提前1天清扫消毒),将2-3头未发情母猪一同转移(单头倒圈应激过强,群养更易适应);5-7天后若未发情,可再调换一次圈舍(但避免1周内倒圈超2次,过度应激反会抑制发情)。

- 增效技巧:倒圈时顺带清理原圈粪便、更换垫料,用生石灰水喷洒新圈地面,通过气味“彻底刷新”环境刺激;倒圈后1-2天减少饲喂量10%,轻度饥饿配合环境变化,催情效果更明显。

三、发情母猪引诱:“同伴信号”带动群体发情

原理:发情母猪会释放特殊外激素(如信息素),并通过爬跨、蹭痒等行为传递“发情信号”。未发情母猪接触后,会通过嗅觉、视觉和触觉感知信号,激活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启动发情进程。这是“群体效应”在繁殖中的典型应用,尤其适合多头母猪同时不发情的场景。

操作要点:

- 选对“引诱母猪”:挑处于发情旺期(外阴红肿明显、有黏液流出、主动接受爬跨)的母猪,年龄以经产2-3胎为宜(发情信号更强烈)。

- 接触方式:将引诱母猪放入未发情母猪圈中,每天共处2-3小时(上午9点、下午3点各1次),让其自由互动(允许爬跨,但需观察避免打斗);3-5天后若未发情,可换另一头发情母猪继续引诱。

- 注意:引诱母猪需健康无病(避免交叉感染);若未发情母猪对爬跨表现烦躁(躲闪、嘶叫),可缩短接触时间至1小时,次日再试,避免引发应激。

四、精液刺激:“精准信号”触发发情反应

原理:公猪精液中含前列腺素、雌激素等活性物质,涂抹于母猪鼻孔后,这些物质会通过鼻黏膜吸收,直接刺激母猪嗅觉神经和生殖内分泌系统,同时精液气味可模拟“公猪存在信号”,双重作用促发情。此法比单纯公猪接触更“精准”,尤其适合对公猪反应不敏感的母猪。

操作要点:

- 精液准备:取健康公猪新鲜精液(采精后1小时内使用),无需稀释(浓度越高效果越好),若暂无新鲜精液,冷藏保存(0-4℃)不超过24小时的精液也可(提前回温至室温)。

- 操作方法:用无菌棉签蘸取2-3ml精液,轻轻涂抹于母猪鼻孔内侧(每侧各1棉签),每天1次,连续2-3天;涂抹后让母猪在安静环境停留10分钟,避免立即饮水冲刷。

- 禁忌:不可用变质精液(有异味、沉淀);若母猪鼻孔有炎症(流涕、红肿),先治疗再操作,避免刺激感染。

五、按摩刺激:人工“唤醒”生殖敏感区

原理:母猪乳房、阴户是生殖敏感部位,按摩可通过神经传导刺激垂体分泌促黄体生成素(LH)和催乳素,同时促进卵巢血液循环,加速卵泡发育。此法成本极低,适合小规模猪场人工操作。

操作要点:

- 按摩部位与手法:

- 乳房按摩:用温毛巾(38-40℃)热敷乳房5分钟,再用手掌从乳房基部向乳头方向轻轻揉搓,每侧乳房按摩1-2分钟,重点按摩乳头周围(力度以母猪不躲闪为宜);

- 阴户按摩:用拇指和食指轻捏阴户外侧,从根部向尖端梳理,同时用指腹轻压阴蒂周围(敏感点),每次30-1分钟,避免用力过猛损伤黏膜。

- 频率: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3-5天;按摩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陌生人围观(母猪紧张会降低效果)。

六、公猪刺激:“异性接触”激活发情本能

原理:公猪的气味、声音、肢体接触是最强的“发情触发器”——公猪分泌的外激素(如雄烯酮)可通过母猪嗅觉神经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公猪的追逐、嗅闻行为能刺激母猪生殖器官充血,快速启动发情进程。实践显示,每天公猪接触15分钟,可使未发情母猪3天内发情率提升至60%以上。

操作要点:

- 公猪选择:用12-24月龄、性欲旺盛的成年公猪(避免用老龄公猪或刚采精后的公猪,气味和活力不足);每头公猪每次刺激3-5头母猪,避免疲劳。

- 接触方式:将公猪赶到母猪圈外(隔栏接触)或圈内(直接接触),让公猪嗅闻、拱蹭母猪,每次接触10-15分钟,每天1-2次;直接接触时需有人看守,防止公猪过度追逐导致母猪受伤。

- 时机:最佳时间为上午8-10点或下午4-6点(母猪活动旺盛期),避免在高温(超过30℃)或寒冷时段操作。

七、“公猪圈旅游”:气味熏陶促发情

原理:公猪圈长期残留公猪尿液、粪便、皮屑中的外激素,这些“浓缩信号”比短暂公猪接触更持久。让母猪进入公猪圈,相当于“沉浸式”接受发情刺激,尤其适合对公猪直接接触反应弱的母猪。

操作要点:

- 准备工作:提前1天清理公猪圈粪便,但保留少量干净垫料(保留公猪气味),无需彻底消毒(避免清除外激素);确保圈舍无尖锐物,防止母猪受伤。

- “旅游”时长:将母猪赶入公猪圈停留30-60分钟,让其自由嗅闻、走动,期间可将公猪暂时牵出(避免直接交配);每天1次,连续2-3天。

- 注意:同一公猪圈每次只放1头母猪,避免多头母猪打斗;“旅游”后将母猪赶回原圈,观察2-3天发情迹象(外阴红肿、静立反应等)。

八、营养催情:补对营养素,从“内”激活发情

原理:维生素AE是生殖系统“必需营养素”——维生素A维持生殖道黏膜健康,避免卵巢萎缩;维生素E(“生育酚”)促进卵泡发育和激素合成,缺乏会导致母猪排卵障碍。此外,维生素不足还会降低母猪免疫力,间接抑制发情。

操作要点:

- 补充方案:在母猪饲料中额外添加维生素A(每公斤饲料加1.5-2IU)和维生素E(每公斤饲料加200-300IU),连续添加7-10天;可同时搭配青绿饲料(如苜蓿、南瓜),其中的天然维生素更易吸收。

- 适配对象:尤其适合长期喂单一饲料、青绿饲料不足的母猪;若母猪同时存在矿物质缺乏(如锌、硒),可搭配复合预混料(含多种微量元素),协同提升效果。

- 禁忌:不可过量添加(维生素A过量会导致中毒,表现为食欲下降、呕吐),严格按推荐量添加。

九、增加饲喂量:体况差母猪“补能促发情”

原理:体况差(背膘厚<12mm)的母猪因能量储备不足,会优先将营养用于维持生命活动,抑制生殖系统发育(“生存优先于繁殖”的生理机制)。增加饲喂量,尤其是补充糖类饲料,可快速提升体况,激活发情信号。

操作要点:

- 判断体况:用手触摸母猪背部(肩胛骨后缘),若能明显摸到脊椎骨、背膘薄,即为体况差,需增料催情;体况过肥(背膘厚>20mm)的母猪不可用此法(过肥会抑制排卵)。

- 增料方案:在原有饲喂量基础上,每天增加0.5-1kg饲料,优先喂高能量饲料(如玉米占比提至60%-65%,添加5%植物油);同时保证充足饮水(每天饮水量不低于20L),促进代谢。

- 观察调整:增料3-5天后,若母猪食欲旺盛、精神改善,可继续维持;若出现粪便变软(消化不良),减少增料量0.2-0.3kg,避免胃肠负担。

注意:催情需“辨证施策”,避免盲目操作

以上9种方法并非“万能公式”,需结合母猪实际情况调整:

- 优先排查基础问题:催情前先检查母猪健康(是否有子宫炎、寄生虫病)、体况(过肥过瘦均需先调整),患病或体况极端的母猪需先治疗、调膘,否则催情无效。

- 综合运用效果更佳:单一方法效果有限,可组合使用(如“公猪刺激+营养催情”“倒圈+光线催情”),多数猪场反馈组合法比单一法发情率高40%

- 把握“止损点”:若连续使用3种以上方法、持续10-15天仍未发情,需考虑淘汰(尤其后备母猪超过12月龄、经产母猪空怀超2个月),避免空耗成本;确需挽救时,再谨慎使用激素(如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并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影响后续繁殖力)。

   母猪催情的核心是“顺应生理、精准刺激”——这9种方法立足自然调控,无需激素、成本低廉,关键在于根据母猪体况、环境条件灵活选用。养殖户需记住:催情不是“临时补救”,更要结合日常管理(如保证光照、合理饲喂、定期驱虫),从源头减少母猪不发情问题。只要操作得当,多数不发情母猪都能被“唤醒”,让猪场繁殖链高效运转,实现降本增效。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