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现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杀灭和抑制的作用,打开了人类挑战微生物第一扇大门。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同年7月,意大利药理学家朱塞贝•布罗楚(Giuseppe Brotzu)发现产生头孢菌素C的好氧霉菌,在此基础上人们成功将头孢菌素于1964年商业化。随后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相继出现。阿莫西林由英国Beecham 公司研制和合成,并于1972年上市,沿用至今。1976年,我国成功仿制阿莫西林,并于1982年开始批准阿莫西林及其制剂生产,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阿莫西林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
青霉素耐酸,抗菌谱窄,一般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是半合成青霉素,抗菌谱广。阿莫西林是在氨苄青霉素的结构基础上多加一个羟基,结构更稳定,更耐酸,吸收率是其2倍。头孢噻呋作为第三头孢菌素的代表,在养猪生产中应用广泛,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力强,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则不如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1](图2)。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