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来袭,猪场除了要应对热应激,更要警惕一个趁火打劫的“隐形杀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蓝耳病。它为何在夏季格外猖獗?如何守护猪群健康,减少经济损失?这份防控指南请收好!
夏季,为何蓝耳病威胁升级?
1、热应激:免疫防线的“薄弱期”
高温导致猪群采食量下降、体质减弱,免疫力自然下滑,为病原入侵打开方便之门。
2、免疫抑制:蓝耳病毒的“帮凶效应”
蓝耳病毒本身具有强力免疫抑制作用。夏季叠加热应激,免疫系统雪上加霜,猪群抵抗力断崖式下跌。
3、继发感染:呼吸道问题的“三重打击”
免疫力崩溃,让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肺炎等病原趁虚而入,呼吸道问题复杂化,治疗难度陡增,死淘率显著升高。
4、引种与变异:夏季的“不定时炸弹”
引种活动或场内病毒变异可能带来新的毒株,夏季猪群抵抗力弱,极易引发疫情波动。
蓝耳病危害触目惊心
1、繁殖母猪:
流产风暴(妊娠中后期高发)
死胎、木乃伊胎数量激增
弱仔增多,活力低下
母猪返情率升高,繁殖性能下降
2、保育猪 & 育肥猪:
呼吸道综合征爆发: 顽固性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喘气
生长停滞: 日增重下降,料肉比飙升,出栏延迟
继发感染肆虐: 链球菌性脑膜炎/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病、支原体肺炎等接踵而至
死淘率攀升: 经济损失直线上升
科学防控,打赢夏季蓝耳病攻坚战
核心策略:多管齐下,筑牢防线!
1、生物安全:第一道“防火墙”
严控引种: 坚持引种前检测(PRRSV阴性或同源毒株)、严格隔离观察(至少6-8周)、入场前再次检测。
阻断传入: 严格执行人员、车辆、物资入场消毒流程(如洗消中心、隔离制度),严防外部病原传入。重点关注饲料、精液等风险点。
场内流通管控: 实行全进全出,批次间彻底清洗、消毒、干燥、空栏。
2、种群稳定:构建内部“防御堡垒”
精准免疫(关键决策): 是否免疫、选择何种疫苗(经典株、高致病性株、变异株?弱毒苗还是灭活苗?),必须基于本场病原流行情况、猪群健康状况及历史数据,在专业兽医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盲目免疫可能适得其反。
后备母猪驯化: 确保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充分接触本场稳定毒株或疫苗毒株,产生足够免疫力。
3、控制继发感染:切断“连锁反应”
针对性用药: 在兽医指导下,在易发阶段(如断奶转群、蓝耳活跃期)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类、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泰妙菌素等),预防和治疗链球菌、副猪、支原体等关键继发感染。
环境控制: 减少粉尘、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降低呼吸道刺激。
4、减少应激(尤其热应激):守护“免疫力基石”
防暑降温: 综合运用湿帘风机、喷雾、滴水降温、遮阳、增加通风量等手段,全力保障猪只舒适区温度! 这是夏季防控的重中之重。
营养调控: 提高饲料营养浓度(能量、蛋白质、维生素),添加抗应激添加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电解质、有机铬等),保证充足清洁饮水。
精细管理: 避免粗暴操作,合理安排免疫、转群、剪牙断尾等工作时间(选择凉爽时段)。
5、加强饲养管理:夯实健康基础
提高环境卫生标准: 及时清理粪污,保持干燥,降低环境病原载量。
保证饮水清洁充足: 定期检查水线、水压、水质。
合理密度: 避免过度拥挤,保证通风和活动空间。
密切监测: 每日巡栏,关注猪群精神状态、采食量、呼吸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送检诊断。
结语
夏季蓝耳病防控是一场硬仗,关键在于提前布局,综合施策。生物安全是根基,种群稳定是核心,控制继发感染是重点,减少应激(尤其热应激)是保障,精细管理是常态。
别再让蓝耳病在夏季“趁热打劫”!立即行动,全面评估您的猪场防控体系,制定并执行科学的夏季PRRS防控方案,为猪群筑起坚固的健康屏障,守护您的养殖效益!
文章来源:猪业畅谈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