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的症状及处理措施

一、主要症状

1.急性型(败血型)

高烧:体温骤升至41-42℃,精神萎靡,食欲骤减或废绝 。

消化系统异常:初期便秘,随后转为剧烈腹泻,排出黄绿色或灰白色水样粪便,伴有恶臭和血丝,严重时出现血便 。

皮肤病变: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部位出现紫红色淤血斑或痘样湿疹 。

病程与死亡率:病程短(1-4天),死亡率可达20%-40%,存活猪可能转为慢性型 。

2.慢性型(肠型)

周期性腹泻:长期反复腹泻,粪便呈粥状或水样,混有黏液、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病猪消瘦、脱水 。

皮肤与呼吸症状:腹部皮肤出现痂状湿疹,部分病例伴随咳嗽、呼吸急促等肺炎症状 。

病程与后遗症:病程可长达数周,死亡率较低,但易形成僵猪(发育停滞) 。

二、防控措施

1.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20日龄仔猪可口服副伤寒弱毒疫苗,或1月龄以上仔猪肌肉注射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免疫期6-9个月) 。

疫苗使用需注意:口服疫苗需空腹投喂,注射疫苗需配合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 。

卫生管理:

定期用3%来苏尔、氢氧化铝等消毒剂对圈舍、饲槽、粪便进行彻底消毒,病猪隔离饲养,尸体深埋处理 。

保持圈舍干燥通风,避免湿度过大或温差过大 。

饲养优化:

初乳喂养增强仔猪免疫力,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如益生菌)提高抗病力 。

采用全进全出制,避免不同日龄猪混养,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

2.治疗措施

西药治疗:

抗生素:恩诺沙星(2.5 mg/kg肌注)、氟苯尼考、磺胺嘧啶(0.1-0.2 mL/kg肌注)等,配合维生素B2增强疗效 。

口服药物:新霉素(5-15 mg/kg)、多西环素等拌料或灌服,连用3-5天 。

中药治疗:

大蒜捣碎灌服(5-20 g/次,每日2-3次),或败酱草、薏苡仁、金银花等煎水内服(连服3-5天) 。

中药组方可调节免疫力,减少抗生素耐药性 。

支持疗法:补液纠正脱水,清理肠道坏死组织(如灌肠排毒) 。

3.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需与猪瘟、猪蓝耳病等混合感染区分,确诊需实验室检测(如粪便病原分离) 。

环境控制:寒冷季节加强防寒保暖,减少应激因素(如突然换料、断奶过早

药物轮换:沙门氏菌易产生耐药性,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

总结

仔猪副伤寒以腹泻、消瘦和高死亡率为特征,防控需以疫苗接种为核心,结合严格的卫生管理和科学饲养。治疗上推荐中西医结合,急性期以抗生素控制感染,慢性期辅以中药调理。对于规模化猪场,定期监测抗体水平、优化生物安全措施是减少经济损失的关键。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