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在大暑节气来临之后,养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猪养殖注意事项
大暑正值“三伏”中最热的“中伏”,高温高湿叠加(气温常超35℃),猪群面临"热射病、霉菌毒素中毒、虫媒病暴发 "的致命威胁。需以“极端降温、精准营养、疫病强控”为核心,采取以下措施:
一.降温系统极限优化

二.热应激急救与营养管理
(1)热射病识别与处理
(2)抗热应激营养方案
(3)饲喂调整
夜间饲喂:22:00-06:00投喂全天90%饲料;
湿拌料:水料比1:1,现拌现喂(放置≤1小时)。
三.疾病防控
(1)猪丹毒,湿热应激,青霉素5万IU/kg肌注,2次/日×4天。
(2)弓形虫病,猫粪污染+蚊虫,磺胺六甲氧嘧啶400ppm拌料×7天。
(3)附红细胞体病,蚊蝇传播,多西环素200ppm + 阿散酸150ppm拌料×5天
(4)球菌脑炎,高温免疫力下降,头孢噻呋钠5mg/kg肌注,1次/日×3天

四.生产管理优化
(1)分群管理与密度调整,有条件的话降低猪群密度,母猪从定位栏转大栏饲养。肥猪占地≥1.5㎡/头。
(2)饲喂调整,调整母猪饲喂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哺乳母猪增加夜间饲喂1次。
(3)公猪及查情管理,改善公猪舍通风降温设施,早晨和下午凉爽时进行查情或采精。
五.极端天气应急预案
(1)持续高温(≥35℃)
饮水中添加冰醋酸(0.5%)或电解质包(10g/L)
屋顶喷淋冷水(10:00-16:00每1小时1次)
(2)雷暴大风
提前加固屋顶,备抽水泵,检查并调试发电机,断电后启动发电机,优先顺序为、产房、妊娠舍、肥猪舍、保育舍。
(3)猪舍,宿舍门口准备沙袋,防止积水进入猪舍等房间内。
(4)水泵、风机等关键设备有备份。一旦设备损坏能立即更换。
六.总结:大暑是养猪全年最严峻考验,必须执行“降温不计成本、防霉不留死角、消毒不走过场”的铁律。重点保障种猪与仔猪,果断淘汰低效猪,优先资源保核心群体。
牛养殖注意事项
一、防暑降温
1.搭建遮阳设施:大暑时节阳光强烈,牛舍需搭建遮阳棚(遮荫网),如在牛舍顶部铺设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并延伸出一定宽度,保证牛在舍内外活动区域都有阴凉处,防止阳光直射引发中暑。
2.加强通风:良好的通风能降低牛舍内温度和湿度。可安装自然通风口,如在牛舍顶部设置通风天窗,侧墙开设通风口,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形成自然通风。还可安装机械通风设备,可在牛舍安装排风扇配合喷淋使用,或者安装在牛舍两端或侧墙,定期开启,保证空气流通,降低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
3.提供充足饮水:高温下牛的水分散失快,必须提供充足清洁饮水。饮水槽数量要足够,保证每头牛都能随时喝到水,且水槽位置应在阴凉、方便牛饮用处。每天至少更换2-3次饮水,保持水的清洁卫生,水温控制在10-15℃为宜,可适当添加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钾等,补充牛因出汗流失的电解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二、调整饲料营养
1.增加蛋白质供应:高温会使牛采食量下降,为保证牛生长、生产所需营养,需适当增加饲料中蛋白质比例。可选择优质蛋白质饲料,如豆粕、棉粕、菜粕等,将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提高1-2个百分点。例如,对于育肥牛,日粮蛋白质含量可提高至16% -18%,但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蛋白质过量导致牛代谢负担加重。

2.调整能量饲料:适当降低日粮中能量饲料比例,如玉米等。因为高温时牛对能量需求相对减少,过多能量饲料会增加牛体热增耗,加重热应激。可将玉米在日粮中的占比降低3-5个百分点,同时增加一些优质粗饲料,如苜蓿干草、羊草等,既能提供一定能量,又能保证瘤胃正常功能,粗饲料在日粮中的占比可提高至30%-40%。
3.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大暑时牛对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增加。重点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可在饲料中添加0.05%-0.1%的维生素C,0.02% - 0.05%的维生素E,缓解热应激对牛体的损伤。同时,补充钙、磷等矿物质,保证钙磷比例在1.5-2:1之间,可添加石粉、磷酸氢钙等矿物质添加剂,维持牛骨骼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
三、疾病防控
1.加强卫生管理:大暑天气炎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迅速,要保持牛舍及周围环境清洁卫生。每天清扫牛舍内粪便、污水,定期对牛舍、用具等进行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消毒剂,每周消毒2 - 3次。牛舍周围环境也要定期喷洒消毒剂,杀灭蚊虫、苍蝇等害虫滋生地,同时使用适宜浓度的药物喷洒牛体,以有效驱杀蚊蝇,但应注意不让农药浓度过高,以防发生中毒现象。
2.预防热应激疾病:密切关注牛群状态,及时发现热应激症状,如呼吸急促、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等。一旦发现,立即将牛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用凉水喷洒牛体降温,尤其是头部、颈部等部位,同时灌服适量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严重时及时请兽医诊治。
四、日常管理
合理安排放牧时间:若有放牧条件,应避开高温时段。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放牧,放牧时间控制在3-4小时为宜。放牧地点选择在有树荫、水源的地方,让牛能随时乘凉、饮水。放牧回来后,不要立即让牛进入闷热牛舍,可在阴凉处休息片刻,待牛体温恢复正常后再赶入牛舍。
羊养殖注意事项
一、防暑降温
1.羊舍环境:大暑时节气温极高,羊舍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可安装排风扇加强空气流通,及时排出舍内热气和湿气。同时,在羊舍顶部搭建遮阳网,降低阳光直射产生的热量,避免羊舍温度过高。
2.放牧时间:调整放牧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清晨可提前至四五点开始放牧,让羊在较为凉爽的时段采食,上午十点左右赶回羊舍;傍晚可在七八点后再次放牧,持续到天黑前。这样能防止羊在高温下长时间活动导致中暑。
3.提供饮水: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至关重要。除了在羊舍设置水槽外,放牧场地也要准备饮水设施。可以在水中适量添加食盐,每100升水添加2-3千克食盐,既能补充羊因出汗流失的盐分,又能促进羊饮水,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二、饲料管理
1.饲料选择:大暑期间,羊的食欲可能会下降,应选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比例,这些饲料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提高羊的食欲。同时,适当搭配优质干草,保证羊摄入足够的纤维。
2.饲料卫生:高温环境下饲料容易发霉变质,要加强饲料的储存管理。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淋雨受潮。每次投喂前检查饲料质量,如有发霉变质的情况,坚决不能投喂,防止羊采食后引发疾病。

三、疾病防控
1.环境卫生:大暑时节,羊舍内湿度较大,利于细菌、病毒滋生。要加强羊舍的清洁卫生,每天清扫羊舍,及时清除粪便和剩余饲料,定期对羊舍、用具等进行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百毒杀等消毒剂,每周消毒2-3次。
2.疫苗接种:按照免疫程序及时给羊接种疫苗,如羊三联四防苗、口蹄疫疫苗等,预防羊常见疾病的发生。在接种疫苗前,要仔细检查羊的健康状况,对体弱、患病的羊暂时不接种,待其恢复健康后再补种。
四、羊群管理
1.合理分群:根据羊的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等进行合理分群饲养。避免大小羊、强弱羊混养,保证每只羊都能获得充足的饲料和活动空间,防止因争抢饲料或打斗造成羊只受伤。
2.减少应激:大暑期间,尽量减少对羊群的不必要干扰,如频繁转群、长途运输等。在进行剪毛、驱虫等操作时,要选择在天气凉爽的时段进行,并注意操作轻柔,避免羊产生应激反应,降低抵抗力。
鸡养殖注意事项
一.重中之重:防暑降温
1.加强通风:确保风机、湿帘(水帘)高效运转,加大舍内空气流通,降低体感温度。检查电路,防停电。
2.湿帘/喷雾降温:科学使用湿帘(注意水温不宜过低,防高湿)或舍内喷雾系统(避免过度潮湿)。
3.遮阳防晒:确保鸡舍屋顶、外墙隔热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可在窗外搭遮阳网。
二.保障充足、清凉饮水
1.增加水线:确保饮水位置充足,防止争抢。
2.水温清凉:常检查饮水,保证水温凉爽(深井水或加冰)。定期清洗水线,防细菌滋生。
3.添加抗应激剂:饮水中可适量添加维生素C(VC)、电解质 或 小苏打,缓解热应激,维持酸碱平衡。

三.调整饲喂策略
1.“趁凉喂”:增加清晨和傍晚凉爽时段的喂料量和次数。白天高温时段减少或停止喂料。
2.提高营养浓度: 因采食量下降,需适当提高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保证营养摄入。可添加油脂。
3.保证新鲜:少量多次添加饲料,防止高温下饲料霉变酸败。及时清理料槽剩料。
四.加强卫生防疫
1.勤清粪:增加清粪次数(至少1-2次/天),减少舍内氨气和湿度,降低病原滋生。
2.严格消毒:定期对饮水系统、料槽、器具、走道、进出场区进行有效消毒。注意选择对鸡刺激小的消毒剂。
3.关注肠道健康:高温高湿易发肠道疾病(如肠炎、球虫)和霉菌毒素问题。注意饲料原料和成品储存,可考虑添加益生菌、酶制剂或防霉剂。
4.防蚊蝇鼠害:及时清理垃圾、粪污,使用纱网、灭蝇灯、鼠药等,减少疫病传播媒介。
五.精细管理观察
1.密切关注鸡群状态:尤其高温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观察是否有张口呼吸、翅膀张开、精神萎靡等热应激症状。
2.降低饲养密度:如果密度偏高,可考虑适当分群,增加空间。
3.减少应激: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免疫、转群等操作。如需操作,务必在凉爽时段进行,并添加抗应激药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