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见全局

一丝凉风知秋至

这是中国人千百年来

对立秋独有的感知

那么值此立秋时节

咱们养殖人要怎么管理养殖呢

应关注后备母鸡。初秋时节正是春养后备母鸡初产阶段,对后备母鸡要及时换喂过渡料。一般给20周龄的鸡换喂蛋前料,也称过渡料,料中的钙为1%、粗蛋白质为16.5%。用15天时间逐渐完成换料过程,切忌过急,以防引起拉稀。在产蛋率达到5%时,饲料中的钙应在3.4%~3.5%,粗蛋白质应达到18%。

后备母鸡一般15周龄进入性成熟阶段,此期的自然光照逐渐缩短。光照时间短,到达性成熟的时间就长,因而15周龄后就应开始补充光照,以满足鸡性成熟的需要。一般而言,15周龄后的光照时间应维持在15周龄时的光照时数,但光照不能太强,以防鸡啄羽、啄趾、啄背等恶癖的发生。

初产蛋鸡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3~17小时。在换料、补钙的同时,应抓好群体发育的均匀度,将大、中、小后备母鸡分群饲养,定期调群。切忌猛增料或猛减料,其效益在21日后方可表现出来,不宜操之过急。体重轻的鸡喂料量不要超过中大鸡,以免因脂肪沉积而影响性成熟。同时,要供足清洁的饮水,每周还可供应2~3次淡盐水,以提高蛋鸡体质,增加采食量。并控制母鸡的初产体况。而对经过一个产蛋年的母鸡,此时要抓好换羽期管理,以加快恢复生产。

由于夏季气温较高,猪失去了食欲和消化能力,所以初秋的早晚相对凉爽。猪的食欲大增,可酌情添加营养丰富的高热量饲料,适当增加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给猪贴上“秋肥”。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较夏季直射日光的天然消毒杀菌而言,秋季病原微生物更加猖狂。加之昼夜温差比较大,潮湿对生猪造成应激,导致秋季养猪疾病隐患很大,建议广大养殖户加强猪场管理,切实做好生猪疾病防控。

目前易发生的主要猪病有猪瘟、猪丹毒、蓝耳病、伪狂犬病、口蹄疫、轮状病毒、副猪嗜血、传染性胃肠炎、仔猪红痢、黄白痢、流行性腹泻、附红细胞体、弓形体、衣原体与支原体、急性风湿病等。寄生虫病主要是疥螨类、线虫类、吸虫类。

圈舍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通风,提供充足清洁饮水。适当提高猪群营养水平,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切实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引种必须要有足够的隔离观察期限,并采血样检测评估健康状况后方可混群。养猪场应尽量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选购优质全价料,自配料要在饲料中添加高效脱霉剂。应提高生猪免疫力,增强生猪抗病能力,可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诱导动物体产生干扰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形成。

抓好配种和秋肥。根据羊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将体质相近的羊组成一组。其好处:一是能充分利用草地,弱羊在近处放牧,壮群到远处放牧;二是便于照顾弱羊、孕羊,及时合理补饲。

这个季节也是母羊开始发情配种的黄金季节,适龄母羊要适时进行科学配种,保证全部受胎;对已怀孕的母羊,要加强管理,防流保胎。

春羔经秋季育肥后,如不留做种用,要及时趁秋肥时上市。凡久病不愈、体小瘦弱、长期空怀及生产性能低的羊,都要在秋季育肥后淘汰。

在初秋时节,应尽可能避免牛在阳光下暴晒,或夜晚雨天受到风雨袭击,尤其在干湿不均和忽冷忽热的情况下,极易导致牛患病。

注重细节防病。白天牛虻喜在阳光下叮咬牛体,要把牛拴在牛棚内或阴凉处,同时可往牛体上泼水降温。晚上蚊虫叮咬,可在傍晚在拴牛处的上风头用辣蓼草、黄荆子、艾蒿等加干草、锯木屑点火熏烟,达到驱散蚊虫的目的。熏烟的地方要与牛体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牛体感到烫热。拴牛用绳的长度应适宜,便于牛头的甩摆,从而更好地驱赶蚊虫。

春产犊牛到了秋季就要编入育成牛群,这时要对犊牛生长发育情况做全面的评估鉴定,合理编群饲养。做好去势、驱虫、保健等工作,接近出栏标准的肉牛经过秋季短期育肥后,立即上市。奶牛还要根据系谱资料进行测评,对评估高产的奶牛,要按等级编群,按饲养标准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没有产奶价值的要及时淘汰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