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过程中,猪群尤其是中小猪突然出现倒地不起的现象,常被养殖户称为“倒地症”。这种情况往往发病急、进展快,若不能及时准确判断和处理,可能导致病猪死亡,给猪场带来损失。了解“倒地症”的诱因及鉴别方法,是做好防控的关键。
一、猪“倒地症”的诱发因素
“倒地症”的发生多与环境应激密切相关,尤其是天气变化带来的不适,具体可归结为以下两类情况:
- 持续高温与防暑不当:当气温突然升高且持续闷热时,若猪场防暑降温措施不到位——比如通风设备不足、遮阳网效果差导致猪舍被阳光直晒,或采用错误的降温方式(如用低温自来水直接冲洗猪身),会使猪群受热应激影响,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倒地症”的发病风险。
- 闷湿应激:炎热天气突然降大雨,雨水进入猪舍,雨停后环境湿度骤升,形成高温高湿的“闷湿”环境。这种剧烈的环境变化会对猪群造成强烈应激,通常在2-3天后,就可能出现猪倒地的情况。
二、“倒地症”的常见疾病及鉴别诊断
引发“倒地症”的主要疾病包括猪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弓形体病、衣原体病和水肿病。可通过体温、症状及剖检特征进行区分:
1. 猪链球菌病
- 体温:40.5℃以上。
- 典型症状:病猪倒地后无明显呼吸急促,四肢呈划水状,伴随呻吟、口吐白沫;触碰时会尖叫、抽搐,眼睛发红,颈部至腹部皮肤呈暗红色。
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 体温:40.5℃以上。
- 典型症状:发病初期呼吸症状不明显,后期出现呼吸急促、张口伸舌、腹式呼吸;确诊需通过PCR病原学检测。
3. 弓形体病
- 体温:40.5℃以上,呈高热稽留。
- 典型症状:腹式呼吸明显,腹部及四肢出现紫红色淤血或出血点;剖检可见肺间质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数倍,切面有灰白色坏死灶;实验室检查若发现香蕉型虫体,可确诊。
4. 衣原体病
- 体温:低于40.5℃。
- 典型症状:对公母猪主要导致繁殖障碍;其他猪群感染后表现为关节肿大,关节周围充血水肿,关节腔内有灰黄色浑浊液体(混杂絮片),针刺时可流出
5. 水肿病
- 体温:低于40.5℃。
- 典型症状:发病前有短暂拉稀史,病猪眼睑肿胀(程度不一),叫声嘶哑;安静卧地时呼吸正常,但受外界刺激后,轻症猪会兴奋、嘶哑鸣叫、踉跄奔跑甚至全身痉挛,重症猪则叫声极度嘶哑(甚至无法发声),伴随张口叹气式呼吸,因伸肌痉挛导致四肢向后伸直、试图向前窜动。
通过以上对诱因和病症的梳理,养殖户可结合猪群的体温、症状及环境变化,快速初步判断“倒地症”的成因,为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减少疾病带来的损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