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过程中,猪只皮肤出现红点、发红是常见症状,但其背后可能是不同疾病或外界因素所致。准确区分病因是采取有效措施的前提。本文将详细介绍四种常见诱因(附红细胞体病、猪丹毒、圆环病毒病、蚊虫叮咬)的鉴别方法及应对策略,帮助养殖户快速判断和处理。
一、不同诱因的典型症状区分
1. 附红细胞体病
- 红点特征:耳根后出现大量针状出血点,呈弥漫性从毛孔渗出,远看猪全身通红,腹部可见铁锈色出血点,指压不褪色。
- 伴随症状:病猪表现贫血、黄疸,体温呈稽留热(打针后短暂吃食,停药后继续发热);发病后期皮肤苍白(因贫血),随后发黄、消瘦,尿液从黄色逐渐变为酱油色(因溶血)。
2. 猪丹毒
- 红点特征:背部皮肤出现方形、菱形或圆环疹块,俗称“打火印”,疹块中央苍白、四周发红,突出于皮肤表面,指压褪色。
- 发病特点:多为散发,偶尔传染,架子猪夏季多发,大部分病猪伴有发烧症状。
3. 圆环病毒病(皮炎型)
- 红点特征:耳部、背部、腹部、四肢及臀部等部位,广泛性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斑点、丘疹,呈圆形或不规则隆起,颜色为红色或紫色,中央有黑色病灶,指压不褪色。
- 发病特点:病猪吃喝基本正常,保育猪和生长猪多发,可见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4. 蚊虫叮咬
- 红点特征:红点突然出现(多因夜间叮咬,次日发现),头部和躯干部位分布较多,红点较小,中央有红色或黑色小点(叮咬痕迹)。
- 伴随症状:体温正常,无其他明显发病表现。
二、快速诊断思路
1. 观察体温:附红细胞体病和猪丹毒会导致发烧,圆环病毒病和蚊虫叮咬则体温正常。若发烧,可进一步通过“指压是否褪色”区分:附红细胞体病的红点指压不褪色,猪丹毒的疹块指压褪色后会融合。
2. 判断发病急缓:急性发病(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红点)多为蚊虫叮咬;其他疾病症状多逐渐显现。
3. 分析皮肤病变细节:
- 针尖状出血点→附红细胞体病;
- 规则疹块(方形、菱形)→猪丹毒;
- 广泛性、多样红斑丘疹(中央黑色)→圆环病毒病;
- 小点状隆起(中央有叮咬痕迹)→蚊虫叮咬。
三、针对性治疗与预防措施
1. 附红细胞体病
- 治疗: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附红清(早期使用效果佳)或磺胺类药物;
- 预防:消灭蚊蝇(主要传播媒介),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阿散酸(连续一周)进行保健。
2. 猪丹毒
- 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搭配柴胡、安乃近等退烧药(怀孕母猪禁用地塞米松);也可选用土霉素、四环素、恩诺沙星等药物。
3. 圆环病毒病
- 预防:做好疫苗免疫: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1次;经产母猪普免或跟胎免疫;仔猪3-4周龄首免,间隔3-4周加强免疫1次(具体程序需结合当地情况调整)。
- 治疗:使用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减少并发感染,配合促进肾脏排泄的药物;同时选用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等抗病毒药物,搭配黄芪多糖加青霉素等中草药辅助治疗。
4. 蚊虫叮咬
- 应对:使用驱蚊虫蚊香或药物减少叮咬;小猪身上可喷洒花露水或皮肤病外用药物缓解不适。
通过以上方法,养殖户可根据猪只皮肤红点的特征、体温及发病情况,快速区分病因并采取对应措施,避免因误诊延误治疗,减少养殖损失。日常管理中,做好环境清洁、定期消毒和疫苗免疫,能有效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