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生产天数概念
母猪一年中处于非妊娠、非哺乳状态的时间(天数)则称之为非生产天数(NPD),是繁殖群内所有母猪没有妊娠和哺乳的天数平均值,包括母猪从断奶到配种、配种到返情、配种到流产、配种到淘汰、断奶到淘汰或死亡等的时间。
NPD计算公式为:
NPD=365-每头母猪年产窝数×(妊娠天数+哺乳天数)
与发达国家比,我国NPD的差距
丹麦猪场PSY高达30头,平均每胎的非生产天数为14.9d(Fager,2010),年产2.43窝,每年NPD为36.5天;而我国猪场平均非生产天数在60d以上,年产窝数不到2窝,PSY大约19头。
如何减少母猪的非生产天数?
1、后备母猪的饲养
①日粮配制
后备母猪的营养除了需要一定能量外,重点是对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的需要,主要是钙和磷的需要。此外,充足而全面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是保持其旺盛的代谢活动和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须。否则容易导致后备母猪过瘦、过肥,骨骼发育不充分,肢蹄发育不健全,不能达到培育要求。
配合饲料要多样,至少要5种以上原料。适口性要好,营养均衡,一般采用全价料。用后备母猪专用料,而不能用育肥料。应让后备母猪有一定的体脂贮备,从而提高繁殖力,延长繁殖寿命。
②饲喂要点
后备种猪要按体重、膘情分阶段饲养管理。后备母猪5月龄(体重约70kg)前让其自由采食,以保证其能量需求。6月龄后适当限制饲养,限饲要根据母猪膘情而定,切不可盲目限饲。对个别过肥或过瘦的猪只要看猪的膘情适当限饲或加料。
2、后备母猪的管理
①温度
温度对母猪的生产力有很大影响,冬春寒冷季节要求饲养员早晚关好门窗,并在舍内配置供暖设备进行保温。夏季注意防暑降温,要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与流通,特别注意通风与温度的协调。
②湿度
一般以60%-80%为宜,忌高湿。夏季有水帘工作,湿度较大,春、秋、冬季应做好猪舍的清洗工作。
③通风
冬季在通风的同时注意保温,采取横向通风,屋顶进风。夏季采取纵向通风,结合湿帘开启,降温防暑。
3、缩短配种到返情的时间间隔
强化发情鉴定技术培训,提高发情鉴定的准确性,确保发情母猪适时配种。做好营养和饲养管理,补充生殖营养,确保着床安胎,减少返情的发生。
妊娠25-35天使用B超测孕,可清晰地诊断母猪是否妊娠,及时排查空怀母猪并进行处理,是降低NPD的有效方法。在实际生产中,配种后25d左右开始妊娠检查,并在妊娠45~50d进行第2次妊娠诊断,便于发现早期流产或者第一次超声诊断误诊的猪。
公猪查情是目前准确率最高的发情检测方法,并且也是检测返情的最好方法。在没有开展B超测孕的猪场,可以在妊娠18-23天及36-42天使用公猪检查,及时发现空怀母猪。
4、降低母猪流产和死亡率
强化营养管理,补充抗病营养;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发生;强化科学免疫接种和疾病控制,以最大限度减少流产的发生。
平时要细致观察母猪,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降低母猪的死亡率(母猪的死亡率应控制在1%以下)。
5、缩短断奶到淘汰的时间间隔
明确母猪淘汰原则及标准,及时主动淘汰有问题的母猪。
从生产成本上来讲,断奶后淘汰母猪是最为经济的。断奶前3天确定该淘汰的猪,断奶即淘汰。但出现以下情况的母猪也要及时淘汰:
(1)后备母猪300日龄以上不发情。
(2)断奶后2个情期不发情或配不上种。
(3)流产2次及以上的母猪。
(4)经产母猪连2胎产8头以下仔猪。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