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从产房转入保育舍的阶段,是养猪生产中最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仔猪面临环境、营养、群体等多重变化,若管理不当,极易出现成活率低、生长迟缓等问题。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深入分析仔猪保育期的主要难题及解决方案,助力养殖户提升保育猪养殖效益。
一、仔猪转保育舍的核心挑战
仔猪从产房到保育舍的过渡,面临着多重应激和适应压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环境剧变引发的应激反应
- 温度适应难题:产房温度通常维持在28-30℃,而保育舍目标温度为24-26℃,若温差过大或降温过快,仔猪易受冷应激,导致免疫力骤降,增加发病风险。
- 湿度与空气质量问题:保育舍湿度过高(超过75%)或通风不足时,氨气等有害气体积聚,易刺激仔猪呼吸道,诱发肺炎等疾病。
- 群体重组冲突:不同窝的仔猪混养时,会因领地争夺发生打斗、咬尾等行为,导致外伤感染,同时加剧应激反应。
2. 营养转换带来的消化负担
- 采食习惯改变:仔猪在产房以母乳为主,转入保育舍后需快速适应固体饲料,若饲料适口性差或过渡不当,会出现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等问题。
- 饲料配方不适:保育前期饲料若蛋白质含量过高(尤其是植物蛋白比例过大)或粗纤维不足,易引发营养性腹泻,影响营养吸收。
- 饮水供给问题:断奶后仔猪饮水量需求增加,若饮水器流速不适(过慢或过快)、水质不洁,会导致饮水不足,进而影响采食和代谢。
3. 免疫力低谷期的疾病威胁
- 抗体保护断层:仔猪断奶后,母源抗体逐渐消退,而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圆环病毒、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的抵抗力较弱。
- 交叉感染风险:若保育舍消毒不彻底,或不同批次仔猪混养,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以及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等易通过粪便、飞沫传播,引发群体发病。
- 寄生虫干扰:球虫、蛔虫等寄生虫会掠夺仔猪营养,导致消瘦、腹泻,同时破坏肠道黏膜,降低饲料转化率。
4. 管理细节疏漏导致的问题叠加
- 断奶时机不当:部分猪场为追求母猪周转率,在21日龄前强行断奶,此时仔猪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营养吸收障碍。
- 转群操作粗暴:抓猪时过度拉扯、运输过程颠簸、转群后立即换料等行为,会加剧仔猪应激,导致采食量骤降。
- 密度过高影响:保育舍空间不足时,仔猪竞争采食、饮水的压力增大,弱势个体易因摄入不足而生长滞后,群体均匀度下降。
二、提升保育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针对上述难题,需从环境调控、营养管理、疾病防控和精细操作四个维度制定解决方案:
1. 优化环境,减少应激影响
- 科学控温:转群前3天,保育舍温度保持在26-28℃(接近产房温度),之后每周缓慢降低1-2℃,最终稳定在24℃左右,避免温差过大。
- 改善舍内环境:保持湿度在60%-70%,采用间歇式通风(如每小时通风10-15分钟),避免冷风直吹猪群;定期清理粪便,降低氨气浓度。
- 合理分群:按体重、性别和健康状况分群,每群仔猪数量控制在10-15头,弱小仔猪单独饲养,必要时补充葡萄糖、电解质等营养,减少群体竞争。
2. 科学过渡,保障营养供给
- 渐进式断奶:转群前3天减少哺乳次数,同时在产房提前添加教槽料,让仔猪逐步适应固体饲料,降低断奶应激。
- 选择优质保育料:保育前期选用高消化率的膨化教槽料,添加乳清粉、血浆蛋白粉等成分提升适口性;后期逐步过渡到保育料,避免突然换料。
- 精细化饲喂:转群后前3天每天饲喂4-6次,每次少量投放,避免饲料积压变质;后期逐渐调整为每天3次,保证仔猪随时能吃到新鲜饲料。
- 保障饮水安全:检查饮水器流速(以500ml/min为宜),确保每头仔猪都能方便饮水;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益生菌,缓解应激并调节肠道。
3. 强化防控,筑牢健康防线
- 精准免疫接种:根据猪场疫病流行情况,在转群前后完成猪瘟、伪狂犬、圆环病毒等疫苗的免疫,确保抗体水平达标。
- 药物预防干预:转群后1周内,在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预防细菌性感染;饲料中添加益生菌、酶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腹泻。
- 严格消毒流程:进猪前对保育舍进行“彻底清扫-高压冲洗-消毒(如过硫酸氢钾)-空栏3天以上”的流程,采用“全进全出”模式,避免批次交叉感染。
- 定期驱虫管理:转群后7-10天,使用伊维菌素等驱虫药进行首次驱虫,后续根据寄生虫感染情况定期防控,减少营养流失。
4. 精细管理,降低人为风险
- 轻柔转群操作:转群时用专用抓猪器轻提仔猪后肢,避免抓耳、抓颈;选择早晨或傍晚气温适宜时转群,运输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 合理控制密度:每头保育猪的占栏面积不低于0.3-0.4㎡,保证足够的采食和活动空间,减少群体冲突。
- 强化日常观察:每天检查仔猪精神状态、采食量、粪便形状,发现体温升高、腹泻、咳嗽等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情扩散。
仔猪保育期的管理,核心在于减少应激、保障营养、防控疾病。通过科学的环境调控、精细的饲养操作和完善的防控体系,可有效降低仔猪死亡率,提升生长速度,为后续育肥阶段打下坚实基础。养殖户需根据自身猪场条件,灵活调整管理方案,让仔猪平稳度过保育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