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一种吸血的体外寄生虫,俗称壁虱或扁虱(有些地方也称草爬子),其种类繁多。虫体扁平,呈长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通常为红褐色或灰褐色的颜色,大小似芝麻或米粒,吸血后可迅速膨胀。感染的牛羊,通常会用头部、身体到墙上、树干泥土擦痒,使蜱虫脱落于地面,再传染给其他牛羊。其危害主要在三大方向:1、吸食牛羊血液并机械性损伤皮肤,痛痒不安,局部皮肤水肿、化脓;2、大量寄生,可引起牛羊贫血、消瘦生长发育不良;3、传播原虫类疾病,如血液原虫、巴贝西焦虫、泰勒焦虫、付红细胞体等。

螨虫:是一种肉眼不易看到的体外寄生虫,其种类繁多,牛羊易感的是疥螨和痒螨。成虫体近圆形或椭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黄色;螯肢如钳状,尖端有小齿;须肢分三节;足短粗,呈圆锥形。前两对足与后两对足之间的距离较大,足的基部有角质内突。感染螨虫的牛羊,通常在虫体寄生部位发生巨痒,并不断擦痒,导致该处皮肤出现丘疹、水泡,最后结成痂皮、甚至溃烂化脓,形成褶皱,同时掉毛。严重时,可蔓延全身,最后可导致牛羊消瘦,死亡。猪牛羊禽马内外同时驱虫就用【内外净】(18739942025)

牛虻:是虻科、虻属昆虫。体呈色黑褐,腹凹而扁,微黄绿色。翅带淡黄褐色,口有棘刺。夏季栖于牧场中,叮吸牛马体之血。

羊狂蝇:是双翅目狂蝇科狂蝇属昆虫,又名羊鼻蝇。羊狂蝇会侵袭羊群使其患羊狂蝇蛆病。在侵袭羊群产幼虫时,羊只不安,互相拥挤,频频摇头、喷鼻,或以鼻孔抵于地面,或将头部埋于另一羊的腹下或腿间,严重扰乱羊的正常生活和采食,使之发育不良且消瘦。轻度感染时一般不会造成明显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严重感染时会导致鼻孔堵塞,呼吸困难。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的各属吸虫寄生所引起的疾病。成虫寄生在羊牛等反刍兽的瘤胃和网胃壁上,危害不大,幼虫则因在发育过程中移行于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可造成较严重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该病遍及全国各地,南方较北方更为多见。

肝片吸虫:吸虫纲片形科的1种。世界性分布。中国各地广泛存在。除侵害牛、羊外,尚可感染马、驴、驼、狗、猫、猪、兔、鹿以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猪牛羊禽马内外同时驱虫就用【内外净】(18739942025微信同号)

绦虫: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其成虫的体长可长达21米左右。成虫背腹扁平、长如带状,俗称面条虫,属雌雄同体。通常,南方地区于4-6月为绦虫的感染高峰,北方多于5月开始感染,高发于9-10月份。感染的家畜,主要以消化不良、便秘、贫血、消瘦,常带腹泻为主。在粪便中可见白色白色长方形孕节片(似米粒状)。严重感染时,会伴随神经症状,如抽搐、痉挛、回旋、头部后仰等状,最后导致牛羊衰竭死亡。

蛔虫:一种寄生在牛小肠的寄生虫。虫体粗大,呈淡黄色,成虫虫体可达30厘米的长度。可感染各阶段的牛羊,以犊牛、羔羊发病率最高。感染的家畜主要呈贫血、消瘦、腹胀、食欲不振,便秘下痢(通常为灰白色稀粪,有特殊臭气味)交替发生,并引起腹痛。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如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抽搐等。在幼虫的移行阶段,如幼虫移行至肺部、支气管处,可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严重的可导致肠穿孔,引发死亡。猪牛羊禽马内外同时驱虫就用【内外净】(18739942025微信同号)

肺丝虫病:也称肺线虫病。是由丝状网尾科和原尾科的线虫寄生于气管、支气管乃至肺实质引起的以支气管炎、肺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脑包虫病:为带科多头属绦虫寄生于牛羊的脑部及脊髓引起一系列神经性症状甚至死亡的寄生虫疾病。

球虫病:是由艾美科艾美耳属的球虫寄生于牛羊肠道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发病牛羊只呈现下利、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死亡,主要危害羔羊和犊牛。猪牛羊禽马内外同时驱虫就用【内外净】(18739942025微信同号)

血吸虫病的宿主钉螺一般生活在草滩、池塘、沟渠等野外多水区域。动物如果接触了野外不明水域的水,血吸虫的幼虫尾蚴就容易进入身体,造成感染。同时,受感染者的大便中会带有毛蚴。如果在野外随意排泄,毛蚴通过水进入钉螺体内,就会造成大规模扩散的恶性循环。

毛尾线虫病,又称鞭虫病是毛尾目、毛尾科、毛尾属的线虫寄生在家畜的大肠(主要是盲肠)引起的。由于毛尾线虫虫体前部细,后部粗,像鞭子,所以又欲称鞭虫。病原主要有(绵)羊毛首线虫,寄生在牛羊(长颈鹿、骆驼)等反刍兽的结肠和盲肠(还有球鞘、兰氏毛尾线虫等);猪毛尾线虫寄生在猪、野猪、猴、人的盲肠。本病主要幼畜,严重时可引起死亡。猪牛羊禽马内外同时驱虫就用【内外净】(18739942025微信同号)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致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