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舍的合理消毒是预防疫病、保障猪群健康的关键环节,需结合科学流程和规范操作。以下是分步骤的消毒方案及注意事项:

一、消毒前准备

1. 彻底清洁  

移除舍内粪便、饲料残渣、垫料等有机物(有机物会降低消毒效果)。  

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墙壁、栏位、料槽等,确保无污物残留。  

必要时使用去污剂或热碱水(如2%氢氧化钠)辅助清洁。

2. 检修设施

检查饮水系统、电路、通风设备等,修复破损处,避免消毒液腐蚀。

二、消毒剂选择

根据目标病原和场景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火碱(氢氧化钠):2%~5%溶液用于地面、墙壁(腐蚀性强,需防护)。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广谱高效,对非洲猪瘟病毒有效,适合带猪消毒。  

碘制剂(如聚维酮碘):温和,用于器械或带猪消毒。  

醛类(戊二醛):针对顽固病毒、细菌芽孢,空舍消毒效果佳。  

氯制剂(如次氯酸钠):成本低,但刺激性较强,注意浓度(有效氯≥200mg/L)。  

注意:轮换使用不同成分消毒剂,避免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三、消毒方法

1. 空舍消毒(最彻底)  

清洁后,用喷雾器或熏蒸法(如甲醛+高锰酸钾)全面消毒,密闭24~48小时后通风。  

地面、墙壁可喷洒火碱溶液,30分钟后冲洗避免腐蚀。  

2. 带猪消毒

选择低刺激性消毒剂(如过硫酸氢钾、碘制剂),每周1~2次喷雾消毒。  

避开疫苗接种前后24小时,喷头朝上形成雾滴,避免直喷猪体。  

3. 饮水系统消毒  

使用过氧化氢或氯制剂浸泡管道,清除生物膜,消毒后彻底冲洗。  

4. 入口消毒  

设立脚踏池(2%火碱溶液)和洗手盆,车辆通道喷洒戊二醛。  

四、消毒频率

常规期:每周1次带猪消毒,每月1次全场大消毒。  

疫病高发期:增加至每周2~3次,发病期间每日消毒。  

空舍期:清洁→消毒→干燥→二次消毒(间隔5~7天)。  

五、注意事项

1. 人员安全  

穿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避免消毒剂接触皮肤。  

甲醛熏蒸时严禁人员进入。  

2. 环境控制  

消毒后保持干燥,湿度高时可用生石灰吸潮。  

冬季注意防冻,可选用低温消毒剂。  

3. 生物安全结合

消毒需配合隔离、灭鼠灭蝇、全进全出等综合措施。  

六、效果验证

定期采样(地面、设备等)送检,检测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等指标,评估消毒效果。

通过以上系统操作,可显著降低猪舍病原载量,减少疫病风险。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调整细节,并记录每次消毒时间、药品及浓度以备追溯。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