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血肿(Auricular Hematoma)是现代化猪场的常见疾病,表现为耳廓局部肿胀、疼痛,俗称“血耳”。该病虽不直接致死,但会导致猪只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风险增高。据病理学研究,猪群发病率可达5%-10%,尤其在育肥阶段高发。
本文将结合最新国外文献,解析其深层病理机制,并提出系统性防控方案。


一、解剖学基础
猪耳廓富含血管网,但皮肤与软骨间连接疏松,形成天然腔隙。当外力导致血管破裂时,血液易在此积聚,形成血肿。

图 1.对照猪的耳廓。横截面显示两侧皮肤覆盖的正常亮白色耳软骨。图 2.对照猪的耳廓。血管穿过软骨板中众多孔之一。图 3.猪急性耳血肿。在这个区域,血肿发生在耳软骨 (C) 的两侧,暴露了相邻的软骨膜。顶部 = 耳廓的凸面。图 4.猪急性耳血肿。耳廓软骨两侧血肿(H,已移除)引起的耳横截面软骨下脱离。顶部 = 耳廓的凸面。甲苯胺蓝染色剂。图 5.猪急性耳血肿。右侧为软骨下血肿 (H)。软骨周围与软骨板分离并向背侧偏斜。图 6.猪急性耳血肿。软骨内血肿 (H) 显示软骨板中部附近的卵裂。可见切片的椎间孔内小动脉。

猪的亚急性耳血肿。从分离的软骨膜中形成软骨(上图)。肉芽组织存在于新形成的软骨组织和血肿之间的界面处(底部)。图 8.猪的慢性耳血肿。耳廓的横截面显示 2 个明显的、波浪形的、局灶性折叠的、大致平行的软骨板,它们被纤维组织彼此隔开。图 9.猪的慢性耳血肿。与图 8 相比,软骨组织的排列更复杂。图 10.猪的慢性耳血肿。修复过程最末期的病变显示 2 个平行且外观正常的软骨板,由纤维组织隔开。
二、核心发病原因
1、外伤性因素(占80%以上)
打斗与咬耳:高密度饲养下,猪只争抢资源引发咬耳行为,直接损伤耳部血管。
环境刮伤:栏舍尖锐物体(如铁栏毛刺、破损地板)刮擦耳部。
人为操作:粗暴的免疫注射、耳标打孔等操作不当。
二、非外伤性因素
凝血功能障碍:维生素K缺乏或肝病导致凝血因子合成不足。
寄生虫感染:疥螨叮咬诱发剧烈蹭耳,间接引发血管破裂。
三、病理进程四阶段
血管破裂] --> 血液积聚于皮肤-软骨间隙 --> 炎症反应激活 --> 纤维蛋白渗出--> 成纤维细胞增生→纤维化/钙化
关键点:若未及时干预,血肿从液态发展为固态纤维团块,压迫耳廓血管导致局部坏死

临床上,猪耳部血肿最显著特征是耳部肿胀,通常位于耳廓凹面,触诊柔软,提示液体积聚(血液或血清)。急性病例可能伴有疼痛,猪可能表现出搓耳或持续摇头行为。若血肿较大,可能影响进食,导致生长迟缓。
文献(如Dewey等,2018)显示,患血肿的猪平均每日增重(ADG)低于健康猪,经济影响显著。慢性病例若不处理,数周后可能自行吸收,但耳部可能变形。感染时可能形成脓肿,需外科处理。

注:双侧血肿需警惕全身性疾病(如败血症)

猪耳部血肿的治疗存在争议,部分研究建议观察为主,部分主张外科干预。
保守治疗:对于小而无明显不适的血肿,可不处理,身体会逐渐吸收血液,但需数周。The Pig Site(2020)指出,未处理血肿通常数周内自行清除,但可能导致不适。

在农场条件下,通常不会尝试或不太可能成功治疗猪的耳部血肿,因为经过治疗的耳朵最常被感染并且比未治疗的耳朵愈合得更慢(Sunstrum J 等人,2005 年)。

外科治疗:若血肿较大或有感染风险,可进行手术引流并缝合,术后可注入糖皮质激素减少炎症。Merck Veterinary Manual(2021)提到,引流和激素治疗成功率约50%,但需注意感染风险。Dewey等(2018)研究显示,手术组感染率高达61%,远高于未处理组(1.5%),且生长速度下降。
耳部截除:严重变形或反复发作时,可考虑截除,但这是最后手段,需权衡福利影响。
治疗时必须解决诱因,如治疗疥癣以防复发。研究一致认为,预防优于治疗,减少外伤是关键。

核心:减少外伤+优化代谢
1、饲养管理
密度控制:育肥猪≥0.8㎡/头,减少打斗空间诱因。
环境安全审计:每周排查栏舍,打磨锋利边缘;垫料厚度≥15cm。
2、行为干预措施
断奶期剪牙:48小时内平剪臼齿,避免尖牙划伤耳部。
富集玩具:每栏悬挂链条/橡胶球,降低咬耳频率(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试验证实有效性)。
3、营养免疫支持
维生素K强化:每吨饲料添加2g维生素K₃,保障凝血功能。
锌硒补充:促进伤口愈合(推荐剂量:Zn 100ppm, Se 0.3ppm)。
4、监测响应机制
每日耳部巡检:发现早期血肿(<1cm)立即标记隔离。
建立数据:记录高发栏位,针对性改造。

耳部血肿的本质是“管理病”——通过精细化饲养完全可将其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建议养殖场将耳健康纳入生物安全体系,结合本文的病理机制与预防策略,实现更佳经济效益。

【版权声明】来源:猪多资源。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