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回肠炎的治疗方法
回肠炎,全称为猪增生性肠病,是由胞内劳森菌引发的一种慢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在全球规模化猪场中广泛流行,感染猪群常出现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等问题,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猪场回肠炎,需采用科学、系统的治疗方法,从诊断、药物干预、饲养管理优化、免疫防控等多维度着手,有效控制病情。
一、精准诊断,明确病情
(一)临床症状观察
回肠炎在不同感染阶段和猪群中症状表现存在差异。急性型多见于育肥猪和后备母猪,病猪突发血色水样下痢,迅速消瘦、衰弱,部分猪只因失血过多在48小时内死亡;慢性型最为常见,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至育肥阶段猪群,病猪初期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随后排出粥样或水样稀便,粪便颜色多样,包括黄色、灰色、褐色等,有时可见粪便中混有血液、黏液或坏死组织碎片。随着病情发展,病猪生长发育受阻,饲料转化率降低,出现明显的僵猪现象。
(二)实验室检测
1. 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病死猪或疑似病猪进行剖检,采集回肠、盲肠和结肠等病变部位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肠黏膜增厚,隐窝细胞增生,胞内劳森菌寄生于肠上皮细胞胞浆内,形成特征性的病理变化,这是确诊回肠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2. 病原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粪便、肠道内容物或组织样本进行检测,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胞内劳森菌的核酸,尤其适用于早期感染和亚临床感染猪的诊断。此外,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和细菌分离培养也可用于病原检测,但细菌分离培养耗时较长,且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 。
3. 血清学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可用于评估猪群的感染状况和免疫效果,但无法区分感染和免疫抗体,需结合其他检测方法综合判断。
二、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一)个体治疗
对于症状明显的病猪,应及时进行个体治疗。泰妙菌素是治疗回肠炎的首选药物之一,按每千克体重10 - 15毫克的剂量,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5 - 7天,可有效抑制胞内劳森菌的生长繁殖,缓解临床症状。恩诺沙星注射液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每千克体重2.5毫克,每天2次,连用3 - 5天,能够减轻肠道炎症,促进病猪恢复。对于病情严重、食欲废绝的病猪,可同时静脉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C等,补充营养和体液,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增强病猪的抵抗力。
(二)群体治疗
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群体治疗是控制回肠炎传播的重要措施。每吨饲料中添加80%泰妙菌素125克、10%盐酸多西环素1000克,连续饲喂10 - 14天,可有效杀灭猪肠道内的胞内劳森菌,减少带菌猪数量。也可选用林可霉素预混剂,每吨饲料添加1000 - 1500克,连用7 - 10天,能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可缓解猪群应激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病猪康复。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药物滥用,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三、优化饲养管理,改善养殖环境
(一)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1. 严格的消毒制度:每天定时清理猪舍粪便和污水,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每周对猪舍进行2 - 3次全面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交替使用,对猪舍地面、墙壁、栏杆、料槽、饮水器等进行喷洒消毒;空栏时,采用火焰消毒和熏蒸消毒相结合的方式,彻底杀灭环境中的病原菌。
2. 人员和车辆管理:严格限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必要时需经过严格的消毒、更衣、换鞋等程序。猪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前,要更换工作服和胶鞋,洗手消毒。运输车辆在进入猪场前,要对车身、轮胎、底盘等进行全面喷雾消毒,并在消毒池中停留5 - 10分钟。
3. 灭鼠和防蚊蝇:定期开展灭鼠工作,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鼠类,防止其传播疾病。安装纱窗、纱门,喷洒杀虫剂,减少蚊蝇滋生,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二)合理的饲养密度与通风管理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保育猪每头占0.3 - 0.5平方米,育肥猪每头占0.8 - 1.2平方米,避免猪群过于拥挤,减少应激反应。同时,加强猪舍的通风换气,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保持空气新鲜,降低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减少对猪呼吸道和肠道黏膜的刺激,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三)优质饲料供应与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品质优良的饲料,确保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充足且比例合理。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高效脱霉剂,吸附霉菌毒素。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科学调整饲料配方,保证猪群摄入充足的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定期对饮水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饮水污染引发疾病。
四、疫苗免疫,构筑预防屏障
选择质量可靠、免疫效果好的回肠炎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目前市场上的回肠炎疫苗主要有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仔猪在2 - 3周龄时首免,肌肉注射或口服1头份弱毒活疫苗;在6 - 8周龄时进行二免,可有效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高对胞内劳森菌的抵抗力。对于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免疫1次;经产母猪在产前1个月免疫,能够通过母源抗体保护仔猪,降低仔猪的感染风险。在疫苗免疫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免疫效果。
五、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扩散
对于病死猪,必须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要求进行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或出售。常用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包括焚烧和深埋。焚烧处理时,要选择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交通要道的地方,采用专业的焚烧设备,确保病死猪完全燃烧;深埋处理时,要选择地势较高、干燥、防渗的地方,挖坑深度不少于2米,在坑底和病死猪上覆盖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剂,然后用土填埋并夯实。处理病死猪的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处理完毕后对相关工具和场地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猪场回肠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精准诊断、药物治疗、饲养管理优化、疫苗免疫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多种方法,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防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回肠炎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养殖风险,保障猪场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养猪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回肠炎的防控水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