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猪梭菌性肠炎或仔猪红痢,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猪病。该病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均可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在深秋、初冬及春初气候骤变、阴雨连绵时高发,此时环境湿度大,有利于病原体传播,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

1临床症状

猪魏氏梭菌病的症状多样,且发病急、病程短。急性型病例常常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突然死亡。部分病猪可能会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卧地不起。最明显的症状是腹部迅速膨胀,如同鼓状,触诊有弹性,猪只疼痛不安。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可视黏膜发绀等症状。有的病猪还会出现神经症状,如乱冲乱撞、转圈、倒地、口流白沫或红色泡沫,四肢划动,全身肌肉颤抖,抽搐,怪叫,呻吟共济失调、盲目行走或倒地抽搐。仔猪表现为红色下痢,与大肠杆菌合并感染时拉黄色、黄红色、土灰色稀粪,脱水消瘦,部分猪呕吐,体质弱。慢性型的猪魏氏梭菌病症状相对缓和,病猪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腹泻等症状,病程可持续数天。

2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集中在小肠,严重时可延伸至回肠前部。可见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广泛出血,肠壁呈深红色,血管充盈呈树枝状,部分肠段臌气。肠内容物为暗红色液状,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空肠绒毛坏死。胃部出现臌气,幽门周围胃壁充血,粘膜脱落,肾脏可见小出血点。

3诊断

诊断可通过组织抹片镜检观察到革兰氏阳性短杆状菌,厌氧培养可见灰色圆形菌落,出现α、β双溶血环。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病理剖检可见肠道充气严重,肠壁薄而透明,肠系膜血管充血。胃内充满气体和食物,胃黏膜脱落。肝脏质地变脆,脾脏肿大。实验室检查可通过细菌培养和鉴定来确诊。

4防治措施

针对猪魏氏梭菌病的解决方案,预防是关键。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惠乐净(二氧化氯消毒片)每片兑水1斤进行消毒,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合理调整饲料配方,避免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过高,适当增加粗纤维的含量,防止猪只消化不良。控制饲养密度,保证猪只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在治疗方面,由于本病发病迅速,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对发病猪群进行紧急治疗。治疗时,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阿莫西林等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同时,可配合使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甲硝唑用于抑制厌氧菌的生长,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等。对于腹胀严重的病猪,可进行穿刺放气,以缓解症状。加强产房管理猪舍及周围环境采用惠乐净每片兑水1斤进行消毒,接生前母猪奶头清洗消毒,可明显减少本病发生与传播,胎衣、尸体进行无害处理。由于猪魏氏梭菌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猪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所以猪场最好定期用惠可欣100g拌料1000斤,连用3-5天,对本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