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在养殖过程中,按照目前主流的划分方法,可分为仔猪阶段、保育阶段和育肥阶段。从整个生猪养殖过程来看,仔猪阶段尤为重要,其饲养成败直接决定了生产效益的高低。而仔猪肠道的健康与仔猪阶段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研究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建立及调控尤为重要。早在1965年,国外专家学者就提出了肠道微生态这一概念,它主要指动物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生态系统,包括细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动物体相互作用,在动物的健康和疾病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生态体系中最为复杂且严密的体系之一。科研人员长期致力于肠道微生态的建立及肠道内多样化微生物的研究,深入了解肠道微生物与动物机体内环境稳态和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与动物的生理活动、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参与动物的能量代谢、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理功能。在动物肠道中能够定殖的微生物,对动物自身而言,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这些肠道微生物一方面会从动物肠道中消耗部分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对动物自身的免疫系统至关重要。肠道微生物能帮助动物体完善免疫功能,与有害微生物产生竞争,减少有害微生物的定殖,从而降低有害微生物入侵机体的几率。

1 仔猪肠道微生态的构成和功能

1.1 仔猪肠道微生态系统构成

在仔猪的肠道内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尤为重要。根据细菌的需氧程度,仔猪肠道内的细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3大类,且大多数属于厌氧菌。从种类上看,主要有厚壁菌属、拟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菌属等。这些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仔猪肠道的微生态系统,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功能

猪作为一种典型的单胃动物,具备单胃动物的肠道免疫特点,同时拥有相对发达的肠道,能够利用微生态系统适量消化利用粗纤维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经发酵消化后,可转化为短链脂肪酸等能被猪吸收的营养物质。Litvak等研究发现,猪肠道内的优势微生物主要为厚壁菌属和拟杆菌属。厚壁菌属作为仔猪肠道中的一类优势菌,直接参与仔猪的能量平衡。拟杆菌属则能在仔猪肠道中产生丁酸盐,这些物质不仅可直接刺激免疫系统,激活T细胞,还能降低有害菌在仔猪肠道内的定殖,并在仔猪开始采食固体饲料时,帮助消化更复杂的营养成分。此外,普雷沃氏菌属参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加速肝糖原储存,促进肌内脂肪沉积。双歧杆菌属和乳酸菌属在仔猪肠道内同样重要,它们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尤其在肠道微生物系统尚不健全的仔猪阶段,适量补充这两类菌属有助于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抑制有害菌生长。相比之下,仔猪肠道中的真菌数量较少,但如酵母菌等在某些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它们通过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和黏附位点来抑制其生长,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肠道细胞生长和修复。同时,仔猪肠道内也存在一定数量的病毒,部分病毒能参与免疫调节,激活肠道免疫系统。

2 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建立

关于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建立是否从出生前就开始,目前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尚存在分歧。Pluske认为,虽然仔猪在母猪子宫内处于无菌环境,但在经过母猪产道分娩时会接触到产道内的微生物,且分娩后所处的环境中也存在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通过此途径在新生仔猪肠道中定殖。然而,宋连喜等通过对妊娠母猪70 d和92 d的胚胎进行微生物采集与培养,发现仔猪胚胎中已存在乳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等菌群,这表明仔猪在胚胎阶段肠道内就已有微生物定殖。对于仔猪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的定殖顺序,目前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一般认为,好氧菌最先定殖,随后是兼性厌氧菌,最后是专性厌氧菌

2.1 仔猪哺乳阶段的肠道微生态

在母猪分娩过程中,仔猪通过接触分娩母猪的产道和体表获得微生物,主要包括普雷沃氏菌属、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梭菌属和拟杆菌属等。当仔猪开始采食母乳后,其口腔和肠道会接触到母猪乳头上及其周围的微生物。此时,仔猪肠道内的氧气含量相对较高,兼性厌氧菌占据优势,如肠杆菌科微生物会大量繁殖,消耗肠内氧气,使肠道环境逐渐转变为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

仔猪出生早期是肠道微生态建立的关键时期。随着日龄增加,仔猪肠道结构和微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变化,肠壁增厚,肠绒毛变长。仔猪在出生后1~2周内,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群,这得益于母乳中含有的乳糖和低聚糖等成分,这些营养物质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良好来源。当仔猪生长发育到3~4周时,开始尝试采食少量固体饲料,此时仔猪肠道微生态会进一步调整,微生物菌群种类更加多样化。

2.2 仔猪断奶阶段的肠道微生态

在仔猪断奶阶段,其肠道屏障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因此相对较为脆弱。这使得仔猪在这一阶段极易受到有害病原微生物和应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现象。此时,仔猪肠道中的菌群结构表现极不稳定,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若断奶仔猪处于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肠道内的有益菌将占据优势,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然而,当断奶仔猪受到应激等因素的刺激时,有害菌可能会大量繁殖,破坏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Parker等对仔猪断奶阶段肠道内微生物的研究发现,拟杆菌成为此阶段的优势菌群,同时还存在后壁菌门、变形菌门等其他微生物。

2.3 仔猪保育阶段的肠道微生态

仔猪保育阶段的肠道微生态对于生猪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这一时期也是仔猪肠道内优势微生物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仔猪的各器官发育已经趋于完善,肠道结构,包括肠绒毛长度也已基本发育成熟。随着日龄增加,肠道内微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加。其中,乳酸菌的数量逐渐下降,而双歧杆菌成为优势菌群。与此同时,大肠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双歧杆菌,它具有促进仔猪肠道蠕动、抑制有害菌繁殖和定殖的重要作用。

3 仔猪肠道微生态的调控

仔猪肠道微生态的调控对于仔猪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良好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可以明显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为仔猪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1 营养调控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益生菌,可以与有害菌发生竞争,产生具有抗菌作用的活性物质,同时促进仔猪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免疫力。此外,适量添加功能性寡糖,如木寡糖、低聚异麦芽糖等,有助于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繁殖,改善仔猪肠道功能。陈庆菊等研究表明,在仔猪每千克日粮中添加400 mgβ-葡聚糖,能够增加肠道中韦荣球菌、乳酸杆菌和毛螺菌的数量,同时抑制梭状芽胞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日粮中的其他营养成分也对仔猪肠道微生态有重要影响。当仔猪日粮中纤维素含量增高时,肠道内拟杆菌门的数量会增加;而当蛋白质含量增加时,厚壁菌门的数量会增多。此外,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过量或缺乏也会对仔猪肠道微生态产生影响。

3.2 饲养管理调控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可以显著减少病原菌的繁殖,降低仔猪感染疾病的风险,有利于维持仔猪肠道中的微生态平衡。应激因素同样会影响仔猪的免疫系统和肠道功能,破坏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应激。合理的饲养模式应采用分阶段饲养等方法。分阶段饲养可以根据仔猪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提供适宜的饲料,这对于仔猪的生长发育和肠道健康极为有利。

4 展望

仔猪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多种微生物构成的复杂群落,它们在仔猪肠道内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环境。仔猪出生后,微生物主要源自母猪的产道、粪便及周围环境,这些微生物在仔猪肠道内迅速繁殖,逐渐构建出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仔猪肠道微生物群落展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微生物间存在着共生、竞争、拮抗等多重复杂相互作用。解析这些相互作用对仔猪健康的具体影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尽管目前对肠道微生物的种类有了一定认识,但对于它们在仔猪体内具体的代谢功能仍了解有限。未来的研究可着重探讨微生物如何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过程,并深入探究肠道微生物与仔猪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如何诱导免疫耐受或免疫激活,这对于预防仔猪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来源:今日养猪平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用药请遵循医嘱,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