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猪蓝耳血清驯化方案包括血清暴露和恢复过程管理两方面。阴性后备母猪在到场后第5天肌注选定动物的血清2ml。在实施后备母猪血清驯化1年后,母猪群血清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ELISA结果显示,在完全独立的育肥场PRRSV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在部分独立的育肥场,出现了持续的血清转化(P>0.05)。综上所述,后备母猪血清驯化可以实现母猪群的稳定,确保产生PF处理液阴性断奶仔猪,使PRRSV可做到根除。

一、前期准备工作

1.阳性血清制作

来源:选用本场流行毒株(流产/发烧母猪)的血清,经PCR检测确认病毒拷贝数为 10³~10⁴ copies/mL(CT值25~28)。

流程

•采集血液→离心分离血清→添加抗生素(如青霉素)→分装保存(-20℃)。

安全要求:避免引入外部毒株,确保血清无其他病原污染(如非瘟、猪瘟)。

2.隔离分组

–后备母猪转入独立的后备隔离舍(≥70天),按批次全进全出管理,严禁不同批次交叉。

二、血清注射(第1天)

注射方案

–每头后备母猪肌肉注射2mL阳性血清(含病毒量10³~10⁴ copies/mL)。

–同步免疫蓝耳弱毒苗(如PRRS MLV)1头份,增强免疫应答。

注意事项

–注射前确认猪群健康(无发热、腹泻),严格做到“一猪一针头”。

三、注射后监控(第1~7天)

1.发热管理

–每日监测体温2次(正常范围:38.5~39.5℃),体温 ≥40℃判定为猪只发热

异常处理

•发热比例≤5%:正常范围;

•发热比例>10%:立即投喂退热药(氟尼辛葡甲胺),隔离发热猪并注射抗生素(头孢噻呋,5 mg/kg)。

2.保健措施

饲料添加:泰万菌素(100 ppm)+金霉素(300 ppm),持续14天(安排在注射前1周至后1周)。

饮水补充:电解多维+黄芪多糖,增强免疫力。

四、全程保健管理(70天隔离适应期)

环境控制

–隔离舍每日消毒(戊二醛或过硫酸氢钾),温度18~22℃,湿度60%~70%。

健康记录:建立档案,记录体温、用药、异常症状。

五、抗体检测(第28天)

检测项目

抗体检测:采血30份/批次,ELISA检测PRRS抗体:

•要求阳性率100%,S/P值 ≤2.5(抗体整齐)。

•同步检测猪瘟(HC)、口蹄疫(FMD)抗体合格。

抗原检测:采集口腔液3份/单元,PCR检测PRRSV抗原(阴性为达标)。

不合格处理:抗体不达标批次延长隔离15天并复检,仍不合格则淘汰。

图1:母猪驯化血清学箱体图

试验研究表明,蓝耳S/P值在接种后63天后出现下降。

六、入群前检测(第60~70天)

必检项目

a.PCR抗原检测:血液及口腔液样本,确保PRRSV、PCV2等抗原阴性。

b.抗体复检:PRRS抗体S/P值≤2.5,HC/FMD抗体合格。

c.健康评估:无发热/流产史,体况评分≥3分(5分制)。

公猪管理:入群公猪需逐头检测抗原阴性及抗体合格。

关键操作标准

注意事项

1.批次管理:全进全出,严禁跨批次混合。

2.分胎次饲养: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严格分区,人员、工具不交叉。

3.记录追踪:健康档案保存≥1年,供溯源分析。

4.风险控制:若检测不合格,执行“隔离→复检→淘汰”流程。

总结:后备母猪蓝耳驯化以“血清暴露+弱毒苗强化” 为核心,结合全程药物保健 和两阶段检测(28天抗体/抗原检测、入群前复检),确保后备母猪 高抗体、无排毒,安全融入生产群。






【版权声明】来源:养猪职业经理人。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