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症状差异
(一)猪脑炎
1. 神经症状:病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如盲目转圈、共济失调、角弓反张、四肢划动呈游泳状,有时出现强直性痉挛或惊厥,意识障碍明显,对刺激反应异常。
2. 其他症状:部分病猪伴有发热,体温可达40℃ - 42℃,食欲废绝,精神沉郁。若由伪狂犬病毒引起,仔猪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乙型脑炎感染的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产死胎等繁殖障碍症状。
(二)副猪
1. 神经症状:病猪也可能出现神经症状,如跛行、后躯麻痹、站立不稳等,但相较于猪脑炎,其神经症状的剧烈程度和普遍性稍低。
2. 呼吸道与关节症状:最典型症状是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同时常伴有关节肿胀、疼痛,触摸关节有热感,病猪行走困难,不愿站立和运动。此外,病猪还会出现发热,体温在40.5℃ - 42℃之间,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生长发育迟缓。
二、病理变化对比
(一)猪脑炎
1. 脑部病变:剖检可见脑膜充血、出血,脑实质水肿,切面有出血点,脑室积液增多。
2. 其他病变:由伪狂犬病毒引起时,肾脏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扁桃体、肝、脾等器官出现坏死灶;乙型脑炎感染时,公猪睾丸肿大、质地变硬,母猪子宫内膜充血、出血。
(二)副猪
1. 浆膜病变:最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多发性浆膜炎,可见胸腔、腹腔、心包腔积液,积液呈淡黄色、清亮或混浊状,有时混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膜增厚,与心脏粘连;胸膜、腹膜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絮状的纤维素性渗出物。
2. 关节病变:关节囊内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关节软骨面粗糙,严重时关节周围组织化脓坏死。肺部可见不同程度的肺炎病变,肺实质有出血、实变区 。
三、实验室诊断方法
(一)猪脑炎
1. 病原检测:采集病猪脑组织、血液、脑脊液等病料,通过PCR技术检测伪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核酸;也可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
2. 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判断猪群是否感染过相关病毒。
(二)副猪
1. 细菌分离鉴定:无菌采集病猪关节液、胸腔积液、肺脏等病料,接种到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定副猪嗜血杆菌。
2. PCR检测: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副猪嗜血杆菌的特定基因进行PCR扩增,可快速准确检测病原。
3. 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清型鉴定、抗体检测等方法,辅助诊断和了解猪群免疫状态。
四、防控措施差异
(一)猪脑炎
1. 疫苗免疫:针对伪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主要病原,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如仔猪出生后及时接种伪狂犬疫苗,后备母猪配种前1 - 2个月接种乙型脑炎疫苗。
2.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做好蚊虫驱杀工作(针对乙型脑炎),严格执行人员、车辆、物资的消毒和隔离制度,防止病毒传入猪场。
3. 治疗措施:对于疑似猪脑炎病例,一旦确诊,及时隔离病猪。由病毒引起的脑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烧药、镇静剂缓解症状;细菌感染引起的脑炎,可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二)副猪
1. 疫苗接种:选择优质的副猪嗜血杆菌疫苗进行免疫,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对仔猪、母猪等不同群体制定免疫计划。
2. 饲养管理:改善猪群饲养环境,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因素。
3. 药物预防与治疗:在疾病高发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敏感抗生素进行预防;发病猪及时隔离,选用头孢噻呋、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解热镇痛药物缓解症状。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