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关节肿胀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猪的正常活动、生长发育,还可能造成养殖效益的损失。很多养殖户面对关节肿胀的猪只常常不知所措,其实,引发猪关节肿胀的病因中,这三种猪病最为常见,只要锁定它们,就能为防治工作指明方向。
猪链球菌病:导致关节肿胀的“头号杀手”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类疾病,在引发猪关节肿胀的病因中占据重要位置。致病性链球菌可通过伤口、呼吸道等途径侵入猪体,当病菌在关节部位定植繁殖后,会引发化脓性炎症,导致关节肿胀。
- 症状表现:急性败血型猪链球菌病发病急,病猪体温可迅速升高至41 - 43℃,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眼结膜潮红,呼吸急促,部分病猪还会出现皮肤发紫。而最具特征性的当属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患病猪一个或多个关节肿胀、疼痛,跛行明显,严重时无法站立。触摸肿胀关节,有热感和波动感,病猪因疼痛抗拒触碰,生长速度显著减缓。
- 传播特点:猪链球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健康猪也可能携带病菌。当猪群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时,猪的抵抗力下降,病菌就容易大量繁殖并传播。此外,外伤是猪感染链球菌的重要诱因,如断尾、剪牙、打斗造成的伤口,都为病菌入侵打开了大门。
副猪嗜血杆菌病:悄无声息的“关节破坏者”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瑟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对仔猪和保育猪危害极大。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定植于猪的上呼吸道,当猪受到应激或感染其他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时,病菌会趁机侵入关节、胸膜、心包等部位。
- 症状表现:病猪除了有精神萎靡、体温升高至40.5 - 42℃、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外,关节肿胀症状十分突出。关节肿胀通常出现在跗关节、腕关节,初期肿胀部位较硬,随着病情发展,关节腔内积聚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肿胀变软,病猪行走困难,呈现典型的“八字腿”姿势,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死亡率较高。
- 发病诱因: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与多种应激因素密切相关,如气温骤变、圈舍潮湿、转群、混养等。此外,猪蓝耳病、猪瘟等疾病导致猪免疫力降低时,也极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加重病情。
猪丹毒:急性炎症引发的关节病变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除了我们熟知的皮肤疹块症状外,慢性猪丹毒也会导致关节肿胀。猪丹毒杆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猪只,当病菌侵入关节后,会引起关节滑膜炎和关节炎。
- 症状表现:急性猪丹毒病猪以高热、皮肤红斑为主要特征,但部分病猪康复后会转为慢性型。慢性猪丹毒病猪表现为关节炎,关节肿胀、变形,疼痛明显,导致病猪跛行,运动障碍。由于关节炎症反复发作,病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给养殖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 流行特点:猪丹毒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可在土壤、粪便等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是猪丹毒的高发期,散养户饲养管理不规范、防疫意识薄弱的猪场更容易发生该病。
猪关节肿胀看似简单的症状背后,隐藏着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丹毒这三种常见猪病的威胁。养殖户在日常管理中,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科学防控,一旦发现猪关节肿胀,要及时诊断,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才能有效减少疾病带来的损失,保障猪群健康生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