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有时会目睹猪突然倒地、四肢划动、抽搐等令人揪心的场景,这种被称为“倒地症”的症状并非单一病因所致,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深入探究其背后原因并掌握科学诊断方法,是及时应对病情、减少养殖损失的关键。
猪发生“倒地症”的原因
疾病因素
- 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毒引起,新生仔猪感染后症状最为严重。病猪除了突然倒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外,还伴有高热、精神沉郁、呕吐、腹泻等症状。病毒会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引发抽搐和倒地。随着病情发展,仔猪死亡率极高。
- 猪链球菌病:致病性链球菌感染猪体后,可引起败血型、脑膜炎型等多种类型。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会导致猪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四肢划动、角弓反张,病猪还会有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等情况。猪群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时,更容易爆发此病。
- 猪李氏杆菌病:感染李氏杆菌的猪,会出现脑炎症状,引发倒地抽搐。病猪表现出运动失调,做圆圈运动或无目的地行走,颈部肌肉强直,头颈后仰,倒地后四肢呈游泳样划动,同时伴有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采食减少等现象。
营养代谢因素
- 缺钙:猪饲料中钙含量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会导致猪缺钙。尤其是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的仔猪和怀孕后期、产后的母猪,更容易因缺钙引发“倒地症”。患病猪表现为站立不稳,行走时摇摆,严重时突然倒地,四肢抽搐,肌肉震颤,且对刺激反应敏感。
- 缺硒:硒是猪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会引起猪的白肌病,影响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病猪会出现运动障碍,行走困难,进而倒地不起,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症状。
中毒因素
- 霉菌毒素中毒:饲料储存不当,被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霉菌毒素污染,猪采食后会引发中毒。霉菌毒素会损伤猪的肝脏、肾脏等器官,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猪出现倒地、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还可能伴有腹泻、黄疸等表现。
- 药物中毒:在治疗猪病过程中,如果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方法不当或药物配伍不合理,可能导致猪药物中毒。例如,过量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损害猪的神经系统和肾脏,引起猪倒地、共济失调、呼吸抑制等症状。
“倒地症”的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观察
仔细观察病猪倒地时的具体表现,如抽搐的频率、四肢划动的方式、是否伴有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记录病猪的体温、采食、饮水、粪便等情况。结合不同疾病或因素引发“倒地症”的典型症状特征,进行初步判断。例如,若病猪倒地时伴有高热、角弓反张,可能是猪链球菌病或李氏杆菌病;若倒地的同时出现腹泻、黄疸,要考虑霉菌毒素中毒的可能。
剖检病变检查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情况。猪伪狂犬病病猪可能出现肝脏有灰白色坏死灶、脑膜充血出血;猪链球菌病病猪可见脑膜和脑实质出血,心包、胸腔、腹腔有纤维素性炎症;霉菌毒素中毒的猪肝脏肿大、变性、呈黄色或土黄色。通过这些特征性病变,进一步辅助诊断病因。
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猪的血液、脑脊液、组织病料等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利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猪伪狂犬病毒抗体、猪链球菌抗体等,判断猪是否感染相应病原体;采用细菌培养的方法,分离培养病料中的病原菌,确定是否存在猪链球菌、李氏杆菌等;通过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等仪器分析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明确是否存在中毒情况。
猪“倒地症”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疾病、营养、中毒等多个方面。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猪出现“倒地症”,需及时从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测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诊断,准确找出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降低猪的死亡率,保障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