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腹泻是因肠蠕动亢进、内容物吸收不全,导致未被吸收的肠内容物和多量水分排出体外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分为感染性腹泻和消化不良性腹泻。该病以10日龄左右犊牛多发。
一、病因分析
1.感染性腹泻
犊牛感染了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以及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或球虫等,均可引起感染性腹泻。
2.消化不良性腹泻
母牛妊娠期,若日粮粗劣,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容易导致其营养代谢紊乱,胎儿发育受阻,犊牛出生后发育不良、体质衰弱、抗病力低下,母乳中缺少必要的营养。
犊牛未能及时吃上初乳或初乳不洁。犊牛腹泻多发生在吸吮母乳不久或出生后1~2天内。犊牛没有及时吃上初乳,或初乳喂量不足,或母牛患有乳腺炎导致初乳不洁,均可使犊牛体内缺乏足够的免疫球蛋白,抗病力低下,从而引发该病。
3.其他原因
牛舍内部温度低,不见阳光,阴冷潮湿,通风不良,也是犊牛腹泻的重要诱因。
二、临床症状
1、感染性腹泻:犊牛大肠杆菌病(犊牛白痢)临床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败血型,呈急性败血症变化,多发生于2~3日龄内没有吃到初乳的犊牛。发病急,病程短,表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粪便呈蛋白汤样稀薄,多于病后1天内死亡。另一种是肠炎型体温稍有升高,以腹泻为主。病初粪便粥样稀薄,呈淡黄色,恶臭,继而呈水样,淡灰白色,混有凝血块、血丝、凝乳块和气泡。严重者脱水明显,卧地不起全身衰弱。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常因虚脱或继发肺炎而死亡。
犊牛沙门氏菌病(犊牛副伤寒):多见于1~2月龄的犊牛,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左右,下痢带血,混有黏液、纤维素性絮状物,恶臭。腹痛,后肢踢腹。严重者脱水、衰竭,5~6天后死亡。耐过者可能会发生关节炎或支气管炎。细菌培养或血清学试验可确诊。
犊牛病毒性腹泻由新生犊牛感染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综合征。以1~3周龄犊牛发病最严重,患病犊牛精神委靡,体温正常或稍高,不愿吮乳,排便呈水枪样喷射,粪便黄色或黄绿色,常混有凝乳块、黏液、肠黏膜或血液。有的病犊腹痛,后肢踢腹,毛焦欣吊,呕吐。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鉴定。
犊牛球虫病
本病多见于1月龄以上犊牛,并多发于4~9月温暖潮湿的季节。感染球虫的犊牛以出血性肠炎为主要临床特征。下痢,里急后重,粪便中带血,恶臭。后期粪便呈黑色,食欲废绝,被毛粗乱无光,可视黏膜苍白,贫血,喜卧甚至卧地不起。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病犊的粪便,可检出球虫卵囊。
2.消化不良性腹泻
常见于12~15日龄犊牛。病犊腹泻,粪便呈灰白色、褐色或黄色粥样稀薄,常混有未被消化的凝乳块;有时粪便呈水样稀薄,甚至呈水枪样从肛门喷射排出,排粪次数多,臭味小,沾污尾根和后躯。慢性病例因肠内容物过度发酵,会产生自体中毒甚至继发肠炎,腹泻症状加剧。确诊须进行肠道微生物检查等生理生化试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