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是探讨猪的遗传背景如何影响其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反应。文章详细介绍了PRRSV的感染过程、症状、免疫机制,以及非编码RNA和选择性剪接在PRRSV感染中的作用,并强调了不同品种的猪在这些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对个体治疗方案产生影响。
一、研究方法
文章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分析了不同猪种对PRRSV的反应差异,并探讨了遗传背景在其中的作用。研究方法包括对PRRSV感染机制的研究、不同品种猪的免疫反应分析,以及非编码RNA和选择性剪接在PRRSV感染中的作用。
二、背景知识
- PRRSV简介:PRRSV是一种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病毒,主要影响猪的呼吸和繁殖系统。该病毒于1987年在美国首次被发现,随后传播至欧洲。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是一种正链RNA病毒,具有包膜结构。
 - PRRSV的经济影响:在中国,PRRSV暴发给养猪场带来了平均每头母猪1424.37元的经济损失。
 
三、关键结论
3.1 PRRSV感染机制
- 病毒入侵宿主细胞:PRRSV主要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CD163受体结合进入细胞。CD163是一种清道夫受体糖蛋白,主要存在于成熟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上。研究表明,CD163基因敲除(KO)猪对PRRSV-2感染不敏感,其巨噬细胞对PRRSV-1和PRRSV-2均表现出抗性。
 - 其它受体的作用:除了CD163,PRRSV还利用其它受体如硫酸肝素(HS)、唾液酸粘连蛋白(Sn)、波形蛋白(VIM)、CD151、肌球蛋白重链9(MYH9)和热休克蛋白成员8(HSPA8)等进入宿主细胞。
 - 3.2 不同品种猪的PRRSV受体基因表达差异
 - 肺组织中的受体基因表达:研究发现,与商品杜洛克×长白猪×约克夏(DLY)杂交猪相比,中国大蒲莲猪(Dapulianpig,DPL,又名“五花头”)对PRRSV的抵抗力更强,这与DPL猪肺组织中PRRSV介导基因的表达模式有关。
 - PAMs中的受体基因表达:在感染PRRSV后24小时内,定远猪(Dingyuan pigs)的肺泡巨噬细胞(PAMs)中CD163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姜曲海猪(Jiangquhai pigs),这可能解释了姜曲海猪对PRRSV高抵抗力的原因之一。此外,病毒感染后,定远猪PAMs中Sn表达的增加速度比姜曲海猪PAM中Sn表达更快。
3.3 不同品种猪感染PRRSV后的症状和病变 - 临床症状:PRRS的症状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病毒株、宿主年龄和免疫状态、生产环境等。感染猪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虚弱、发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 临床特征:研究发现,通城猪(Tongcheng pigs,TC)和大白猪( Large White ,LW)在感染高致病性PRRSV后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病理变化。TC猪的症状较轻,炎症渗出和肺泡壁增厚程度较低。
 - 3.4 不同品种猪感染PRRSV后的病毒载量
 - 病毒载量差异:TC猪在感染后病毒载量显著低于LW猪,且病毒载量峰值较低,表明TC猪对病毒复制的控制能力更强。
 - NEI(大白✖长白)的猪和HD(汉普夏✖杜洛克)相比,HD猪的病毒血症滴度高于NEI猪,而且HD猪肺和支气管淋巴结中的病毒滴度显著更高。
 - 藏猪(Tibetan pigs)、藏眉黑猪(ZangMei black)和大白仔猪进行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JXA1)的攻毒试验,在整个攻毒期间,藏猪的病毒载量始终低于其它两个品种。
 - 3.5 不同品种猪的免疫反应差异
 - 先天免疫反应:PRRSV能够逃避宿主的先天免疫系统,但先天免疫反应在控制病毒传播和启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 适应性免疫反应:适应性免疫系统通过T细胞和B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来提供更广泛的抗原识别。不同猪种在感染PRRSV后的免疫反应存在差异,例如TC猪表现出更高的干扰素-γ(IFN-γ)水平,而LW猪则表现出更高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
 - 四、研究意义
 - 这篇综述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不同猪种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的不同反应背后的遗传因素。这些知识可用于制定更有效的PRRSV防控措施,例如设计育种计划以选择抗性性状以及开发针对性疫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