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流产发生的妊娠阶段,是推断潜在病因的首要线索。 不同病原体有其特定的“攻击偏好”,反映在流产的日龄上。本文将基于国外文献和数据,深入剖析各阶段流产的疾病概率,并提供清晰的诊断流程。
01 妊娠阶段划分与流产特征
首先,我们明确猪的妊娠周期(平均114天)可分为三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的胚胎/胎儿发育特点和流产表现各不相同:
早期流产(着床前及着床期,妊娠0-35天): 此阶段胚胎脆弱,死亡后常被母体子宫吸收,表现为“返情”或“空怀”,而非典型的流产现象。临床上难以察觉。
中期流产(器官形成与早期发育期,妊娠36-70天): 胎儿已初步成形但较小。流产时可能排出黑色、恶臭的液化胎儿(木乃伊胎前兆)或新鲜的完整小胎儿。此阶段流产相对不易被发现。
后期流产(快速生长期,妊娠71-114天): 胎儿接近成熟,体型较大。此阶段流产最为直观,会排出完整、新鲜的死胎或弱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流产类型。
02 各阶段流产的疾病概率分析
不同病原体因其致病机制不同,对妊娠阶段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下表综合了多项国外研究(如Kirkwood、Almond等人的综述)的数据,给出了一个概率性的参考。
数据解读与分析:
中期流产(36-70天)的核心病原: PPV(猪细小病毒) 和 JEV(日本乙型脑炎) 在此阶段具有极高的特异性,是导致木乃伊胎的罪魁祸首。PRRSV(蓝耳病病毒) 在此阶段也高度活跃。
后期流产(71-114天)的广泛病原: 此阶段病因最为复杂。钩端螺旋体 是典型的后期流产指向病原。同时,PRRSV、伪狂犬病、布鲁氏菌 以及大量的非传染性因素(如热应激)在此阶段也占据高概率。
全期威胁:布鲁氏菌和伪狂犬病毒是贯穿始终的威胁,但仍有其高发期。布鲁氏菌的后期流产特征尤其值得关注。
非传染性因素的重要性: 据统计,约有20%-30%的流产病例无法分离到特定病原。这些往往归因于热应激(夏季流产率可显著升高)、霉菌毒素(特别是F-2毒素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导致假孕和流产)、营养不均(维生素A、E缺乏,硒缺乏)以及管理应激(惊吓、斗殴、饲喂不当)。
国外文献观点支持:
根据《Diseases of Swine》(第11版)的阐述,PRRSV 引起的繁殖障碍特征就是“晚期流产、早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的混合出现”,这与其中后期高概率的定位完全吻合。
PiGSA的研究指出,PPV 的感染时间决定了木乃伊胎的大小,感染越早,木乃伊胎越小,这解释了其中期流产的极高概率。
《Theriogenology》期刊的研究强调,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流产风暴多发生在妊娠最后三周,是典型的后期流产病因。
03 基于流产阶段的诊断流程图
面对猪场流产病例,遵循科学的诊断路径可以事半功倍。以下流程图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方法:
流程说明:
第一步:
现场观察:这是最重要的一步。立即记录母猪信息、流产发生时的妊娠日龄,并对流产胎儿进行仔细的形态学观察(大小、是否木乃伊化、有无畸形、新鲜程度)。
第二步:
初步推断:根据流程图,结合前表的数据,可以快速将怀疑范围缩小到几个高概率病因上。
第三步:
实验室送检:推断不能代替诊断。必须采集合适的病料(如新鲜死胎的脏器、木乃伊胎整个送检、母猪血液样本)送至专业的兽医诊断实验室进行PCR、病原分离或血清学检测。
第四步:
制定方案:根据确切的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如调整疫苗免疫程序、使用敏感抗生素、改善环境管理等。
文章来源:猪多资源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