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我们将探讨输精次数对一些关键繁殖性能指标的影响。首先我们来看一些文中出现的术语的定义。

输精次数:母猪在一个发情周期内接受输精的次数,输精间隔可能为24小时或12小时。

配种次数(情期次数):出现配种结果之前发生的情期次数。例如,第一次配种是指后备母猪的第一次开配情期或者断奶母猪断奶后的第一个情期。第二次配种是指第一次返情的情期,第三次配种是指第二次返情的情期,以此类推。

繁殖周期:本文中的发情周期是指从配种到断奶之间的时间。0周期母猪是指后备母猪配种到1胎分娩。

胎次:是指从分娩到分娩的间隔。在数据记录软件中,后备母猪(0 胎)从分娩当天开始成为1胎母猪。

这是一个很难在场间进行研究的领域,因为有很多变量。有些猪场最多只输精两次,有些猪场采用子宫颈后人工授精,而有些则采用传统输精方法。还有一些猪场对断奶母猪使用同期发情产品,从而只输精一次。以上这些猪场都未包含在本文的数据统计中。

本文的数据来自38个猪场。表1显示了这些猪场间输精次数的差异。可以看到,有的猪场每头母猪都至少输精两次,如果输精间隔是24小时,那么肯定有些母猪不应该接受两次输精。也有一些猪场有高达76.4%的母猪会输精三次,在这种情况下,母猪大概率在静立发情之前就被输精了。当然还有一些猪场只输精一次。

显示了这些猪场单次输精比例的高低与分娩率之间的关系(横轴为单次输精的比例,纵轴为分娩率)。趋势线显示,单次输精的比例越高,分娩率越低,但同时也显示了猪场间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可以归因于许多事情,但主要是人员引起的差异。从2016年到2019年的三年里,这些猪场的总体分娩率在77.3%到95.4%不等,总配种数量90.8万余头。

低胎次母猪不同输精次数对分娩率的影响(横轴不同颜色的柱状代表不同的输精次,纵轴为分娩率)。在所有胎次中,单次输精的母猪分娩率最低,为79%,两次输精分娩率为89%,三次输精为90%,四次输精为88%。

断奶到配种间隔(以下简称断配间隔)会影响母猪的输精次数。图3是来自38家猪场的数据,横轴表示断配间隔,天数从0天到9天为单一天数,从10天开始为多个天数集,例如,10表示断配间隔是10-17天,18表示断配间隔是18-22天。紫色区域表示不同断配间隔下的配种母猪比例(纵轴右侧),纵轴左侧为不同断配间隔天数和输精次数对应的分娩率(蓝线表示单次输精,红线为两次输精,绿线为三次输精)。图4与图3一样,但统计的数据来自输精次数大于等于三次的猪场。图5是图4猪场的总产仔数情况。无论输精次数多少,总仔数在第三天达到峰值。无论断配间隔如何,单次配种的总仔数总是最低的。有趣的是,紫色部分显示单次输精的母猪中有62%的母猪是在断奶后第4天或第5天配种的。这是因为这两天是大配种日,配种人员疲劳所致,还是因为母猪未等到配种员就已经静立了?

数据一致显示,单次输精会导致低分娩率和总产仔数,但平均还是有8.1%的单次输精发生,并且可能发生在一周中的每一天。图6显示,一周中的每一天都有3.1%到5.3%的配种最终成为单次输精。一周中每天的分娩率变化范围在75%(周五配种)到81%(周一配种)。

后备母猪很可能会被单次输精,这些猪场有30%单次输精来自后备母猪。后备母猪一周中的每一天都有5.7%6.3%的配种最终成为单次输精。图7显示了不同输精次数(1-4次)对一周中每一天的分娩率影响。后备母猪单次输精的平均分娩率为80%,两次输精的分娩率为90%,三次为91%。

下面是一些有助于提高繁殖性能的方法:

每天查情的时间要一致。即使几个小时的差异也会影响繁殖结果。

●对可能遇到问题的母猪给予更多的关注,例如,后备母猪、超期母猪和返情母猪,在查情和配种时给予更多的公猪接触以便更好的刺激母猪静立。

后备母猪每天查情两次。下午查情时发现发情的后备母猪应在发现的时候就输精一次,第二天上午二次输精,之后输精间隔可延长为24小时。

有返情风险的母猪要做好标记,以便密切关注,单次输精无疑是有返情风险的。

审查猪场的数据,从数据中是否能看出问题?还是个别配种员的问题?

对员工进行反复培训,探讨母猪的发情周期,根据母猪排卵时间确定最佳的输精时机。

最重要的是,如果母猪不静立,切记不可输精。

您的猪场是否记录了所有配种数据,是否对这些数据做了分析以便达到最高的分娩率?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